2010年1月小學科學教育自考試題
2010年1月(全國)小學科學教育自考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右腦開發(fā)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斯佩里博士的理論貢獻主要是論述了
A.腦—意識關系 B.左腦—右腦關系
C.精神—軀體關系 D.顯意識—潛意識關系
2.科學是人們關于自然、社會與思維的
A.認識體系 B.知識體系
C.能力體系 D.技術體系
3.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出現于
A.1683年 B.1856年
C.1946年 D.1976年
4.宏觀評價也稱為
A.廣義的教育評價 B.狹義的教育評價
C.常模參照評價 D.目標參照評價
5.恩格斯認為檢驗辯證法的試金石是
A.自然界 B.實踐
C.理論 D.科學技術
6.下列屬于認知領域的是
A.實踐能力 B.學習能力
C.實驗操作 D.合作精神
7.教學方法的選擇決定于學生的
A.最近發(fā)展區(qū) B.興趣愛好
C.年齡特點 D.素質水平
8.角色扮演者要模仿他們扮演的人那樣講話、思考和
A.學習 B.工作
C.行動 D.生活
9.學期或學習單元開始前進行的測定性評價是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內部評價
10.核酸分子是由許多核苷酸相連接的長鏈,每一個核酸包含三部分,即堿基、磷酸和
A.DNA B.氨基酸
C.核糖 D.酸基
11.科學技術的綜合化,將引導產業(yè)結構、經濟結構和________的一系列巨大變革。
A.社會結構 B.技術結構
C.學科結構 D.產品結構
12.組成原子的是原子核和核外運動的
A.粒子 B.質子
C.電子 D.傳播子
13.下列屬于現代科學認識論特征的是
A.研究方法的多樣化 B.研究過程的持續(xù)性
C.研究對象的專業(yè)性 D.科學研究的信息化
14.采用實驗法進行科技活動時,必然要涉及的方面是實驗的理論基礎、實驗設備的準備和
A.觀察對象的選擇 B.實驗方法的運用
C.調查問卷的設計 D.實驗操作技術
15.以原子能的釋放與利用為標志的科技革命是在
A.1945—1955年 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 D.1975—1985年
16.學生科技活動中的社團可分為科技社團、研究社團和
A.群眾社團 B.班級社團
C.信息社團 D.學科社團
17.溫室效應的產生是由于逐年增加的大氣中的
A.氧氣含量 B.氮氣含量
C.臭氧含量 D.二氧化碳含量
18.由于現代技術的融合化趨勢,各種高新技術都具有組合技術的性質。因此,技術發(fā)展的方向趨向于大型化和
A.綜合化 B.多樣化
C.簡單化 D.復雜化
19.科學教育的第一特性是
A.理智性 B.實踐性
C.客觀性 D.準確性
20.人類認識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數學方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一般認為,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包括
A.報復動機 B.建設動機
C.探究動機 D.社會動機
E.表演和欣賞動機
22.教學成績評價改革的目的是
A.建立一個全面科學評價教學成績的體系
B.較好的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
C.減輕學生過重的文化課負擔
D.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E.實現素質教育
23.現代教育觀認為,學校教育的課程應具有
A.科學性 B.客觀性
C.人文性 D.主觀性
E.社會性
24.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形成的思維方式的特點有
A.從絕對走向相對 B.從單義性走向多義性
C.從精確走向模糊 D.從因果性走向偶然性
E.從確定走向不確定
25.良好的素質教育環(huán)境包括
A.教育內部的大環(huán)境 B.教學環(huán)境
C.教育外部的社會環(huán)境 D.自然環(huán)境
E.科技環(huán)境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6.日地系統(tǒng)中具有核心作用的唯一恒星是________。
27.科學方法的最高層次是________。
28.教學方法的導演是教師,學生是________。
29.當代科學的發(fā)展具有的新趨勢是________。
30.科技活動的基本活動是________。
31.自然課的知識內容由四個系統(tǒng)組成,即宇宙和空間科學、地球科學、物理科學及________。
32.當代人類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的高度綜合性質,決定了當代自然科學和技術與________的結合。
33.審美結構中包含了藝術美、科學美、社會美和________。
34.評價的導向功能主要是指評價目標的________。
35.科學的產生是由于社會實踐的需要,主要是________。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6.調查法
37.定量評價
38.角色扮演
39.科技活動中的自學法
40.生態(tài)學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1.簡述廢棄物資源化的意義。
42.簡述教育改革最現實的做法。
43.簡述為什么在今天科學的進取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44.運用創(chuàng)作法開展活動時應注意什么?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5.試論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區(qū)別。
46.試論輔導員在運用討論法開展科技活動時的主導作用。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右腦開發(fā)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斯佩里博士的理論貢獻主要是論述了
A.腦—意識關系 B.左腦—右腦關系
C.精神—軀體關系 D.顯意識—潛意識關系
2.科學是人們關于自然、社會與思維的
A.認識體系 B.知識體系
C.能力體系 D.技術體系
3.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出現于
A.1683年 B.1856年
C.1946年 D.1976年
4.宏觀評價也稱為
A.廣義的教育評價 B.狹義的教育評價
C.常模參照評價 D.目標參照評價
5.恩格斯認為檢驗辯證法的試金石是
A.自然界 B.實踐
C.理論 D.科學技術
6.下列屬于認知領域的是
A.實踐能力 B.學習能力
C.實驗操作 D.合作精神
7.教學方法的選擇決定于學生的
A.最近發(fā)展區(qū) B.興趣愛好
C.年齡特點 D.素質水平
8.角色扮演者要模仿他們扮演的人那樣講話、思考和
A.學習 B.工作
C.行動 D.生活
9.學期或學習單元開始前進行的測定性評價是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內部評價
10.核酸分子是由許多核苷酸相連接的長鏈,每一個核酸包含三部分,即堿基、磷酸和
A.DNA B.氨基酸
C.核糖 D.酸基
11.科學技術的綜合化,將引導產業(yè)結構、經濟結構和________的一系列巨大變革。
A.社會結構 B.技術結構
C.學科結構 D.產品結構
12.組成原子的是原子核和核外運動的
A.粒子 B.質子
C.電子 D.傳播子
13.下列屬于現代科學認識論特征的是
A.研究方法的多樣化 B.研究過程的持續(xù)性
C.研究對象的專業(yè)性 D.科學研究的信息化
14.采用實驗法進行科技活動時,必然要涉及的方面是實驗的理論基礎、實驗設備的準備和
A.觀察對象的選擇 B.實驗方法的運用
C.調查問卷的設計 D.實驗操作技術
15.以原子能的釋放與利用為標志的科技革命是在
A.1945—1955年 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 D.1975—1985年
16.學生科技活動中的社團可分為科技社團、研究社團和
A.群眾社團 B.班級社團
C.信息社團 D.學科社團
17.溫室效應的產生是由于逐年增加的大氣中的
A.氧氣含量 B.氮氣含量
C.臭氧含量 D.二氧化碳含量
18.由于現代技術的融合化趨勢,各種高新技術都具有組合技術的性質。因此,技術發(fā)展的方向趨向于大型化和
A.綜合化 B.多樣化
C.簡單化 D.復雜化
19.科學教育的第一特性是
A.理智性 B.實踐性
C.客觀性 D.準確性
20.人類認識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數學方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一般認為,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包括
A.報復動機 B.建設動機
C.探究動機 D.社會動機
E.表演和欣賞動機
22.教學成績評價改革的目的是
A.建立一個全面科學評價教學成績的體系
B.較好的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
C.減輕學生過重的文化課負擔
D.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E.實現素質教育
23.現代教育觀認為,學校教育的課程應具有
A.科學性 B.客觀性
C.人文性 D.主觀性
E.社會性
24.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形成的思維方式的特點有
A.從絕對走向相對 B.從單義性走向多義性
C.從精確走向模糊 D.從因果性走向偶然性
E.從確定走向不確定
25.良好的素質教育環(huán)境包括
A.教育內部的大環(huán)境 B.教學環(huán)境
C.教育外部的社會環(huán)境 D.自然環(huán)境
E.科技環(huán)境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6.日地系統(tǒng)中具有核心作用的唯一恒星是________。
27.科學方法的最高層次是________。
28.教學方法的導演是教師,學生是________。
29.當代科學的發(fā)展具有的新趨勢是________。
30.科技活動的基本活動是________。
31.自然課的知識內容由四個系統(tǒng)組成,即宇宙和空間科學、地球科學、物理科學及________。
32.當代人類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的高度綜合性質,決定了當代自然科學和技術與________的結合。
33.審美結構中包含了藝術美、科學美、社會美和________。
34.評價的導向功能主要是指評價目標的________。
35.科學的產生是由于社會實踐的需要,主要是________。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6.調查法
37.定量評價
38.角色扮演
39.科技活動中的自學法
40.生態(tài)學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1.簡述廢棄物資源化的意義。
42.簡述教育改革最現實的做法。
43.簡述為什么在今天科學的進取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44.運用創(chuàng)作法開展活動時應注意什么?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5.試論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區(qū)別。
46.試論輔導員在運用討論法開展科技活動時的主導作用。
結束
本文標簽
特別聲明:1.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trillionsbussine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2010年1月小學科學教育自考試題" 相關文章推薦
-
132022-072022年4月湖北自考《美育基礎》真題及答案(部分)2022年4月湖北自考《美育基礎》真題及答案(部分)
-
232021-102021年10月湖北自考《心理學》真題及答案公布(部分)2021年10月湖北自考《心理學》真題及答案公布(部分)
-
282021-022021年湖北自考幼兒園班級管理課程考試大綱2021年湖北自考幼兒園班級管理課程考試大綱
-
282021-022021年湖北自考家長工作與家園溝通課程考試大綱2021年湖北自考家長工作與家園溝通課程考試大綱
-
282021-022021年湖北自考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考試大綱2021年湖北自考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考試大綱
-
282021-022021年湖北自考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考試大綱2021年湖北自考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考試大綱
限時,免費獲取學歷提升方案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推薦信息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爸袊F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湖北自考動態(tài)
自考熱門標簽
微信公眾號
考試交流群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yx_style/images/ewm.jpg)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