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信部網站備案實名:湖北自考網 為考生提供湖北自考信息服務,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試院為準。
湖北自考在線 湖北學位英語培訓班 湖北成人高考報名 湖北自考視頻免費領取

07年4月北大“心理學史”串講資料(3) -自考串講筆記

湖北自考網 來源: 時間:2008-11-08 16:22:22

  第四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二)

  17世紀的法國和荷蘭

  第二節(jié)  笛卡兒

  笛卡兒是法國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數(shù)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他創(chuàng)立了解析幾何,第一個將代數(shù)方法應用到幾何學中去。

  論述笛卡爾的理論體系

  一、唯理論-認識論

  1.笛卡兒認為方法論。認識論的問題是首要的問題。他說:沒有比知道人類知識是什么和它達到多么遠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有待解決的問題。

  2.笛卡兒的認知論是唯理論,他相信人有固有觀念。

  3.他看重追求知識的方法,不重視實驗方法,而偏重數(shù)學的演繹推理。

  4.笛卡兒認為,主觀上明白的觀念,并非來源于人的實踐經驗,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觀念”,也稱天賦觀念。天賦說明了觀念的來源:它們只是從心或意識發(fā)展而來,與感覺經驗無關。

  二、簡述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世界觀

  笛卡兒認為世界上有上帝,有靈魂(心),有物質,三者都是不依賴他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其中,絕對獨立存在的只有上帝,靈魂與物質只是相對的獨立,它們須依靠上帝才能存在。

  三、心身交感論-心身關系

  1.笛卡兒認為,心能影響身,這的確是事實。但是他又說身對心有著更大的影響。心身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關系。

  2.他對心身間的關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論。

  3.笛卡兒選擇腦中的松果腺作為靈魂的駐所。

  四、論反射

  雖然笛卡兒沒有直接提出“反射”的術語。但是他提出了“這是一種不受運動的意志所控制或決定的運動。在心理學史上笛卡兒被稱為反射動作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

  五、論情緒

  1.笛卡兒認為只有六種原始情緒:驚奇、愛悅、憎惡、欲望、歡樂、悲哀。

  第三節(jié)  馬勒伯朗士

  一、逢會論

  1.格林克斯提出了逢會論。認為感覺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與人體;而是上帝。當物與人體正發(fā)生作用時,是上帝使其靈魂產生感覺,外物與人體的作用只是適逢其會,是偶然的原因。

  2.馬勒伯朗士是另一個逢會論者,著有《對真理的追求》。

  馬勒伯朗士受笛卡兒靈魂與肉體互相獨立的思想的影響,認為不僅肉體不能作用于靈魂,使靈魂產生感覺或思想,靈魂也不能作用于肉體,使肉體產生動作。如二者有作用的話,那是一種偶然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上帝。

  二、復合感覺

  馬勒伯朗士認為人的經驗的單位,不是孤立的感覺而是復合感覺,是過去的經驗與當前的感覺的結合。這種結合是即刻的是意識不到的。馬勒伯朗士稱為“復合感覺”,又叫做“自然判斷”

  第四節(jié)  斯賓諾莎

  一、唯物主義的一元論:自因說

  1.笛卡兒認為世界有三個實體:上帝、靈魂和物質。斯賓諾莎則認為只有一個,他稱為上帝的實體。他所謂的上帝實則指無限永恒的自然界。

  2.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處于錯綜復雜。無窮無盡的因果聯(lián)系中,它們存在和變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稱自因說。

  3.人只能認識這無數(shù)屬性中的兩個,即心與物。

  二、唯理論與《倫理學》一書

  斯賓諾莎的主要著作是《倫理學》。

  他認為知識分三種:第一種是感性的知識,第二種是理性的知識,第三種是直觀的知識。

  三、心身平行論

  在斯賓諾莎看來,思維(心靈)和廣延(物質)并不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實體。可是他將二者看成互相平行,卻不能相互決定。

  四、論聯(lián)想和情感

  斯賓諾莎認為,聯(lián)想的條件是同時經驗到。

  斯賓諾莎認為情緒有兩類,一類是心的主動狀態(tài),另一類是心的被動狀態(tài)。

  第五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三)

  17世紀的英國和德國

  第一節(jié)  英國的社會背景

  一、培根新工具的提出

  1.1620年近代英國唯物主義的開山祖弗蘭西斯?培根出版了《新工具》,培根提出要認識自然、研究自然及控制自然。他認為人類應將認識的著眼點放在自然方面,認識的任務是研究自然,認識的目的是控制自然。他曾經提出“知識就是力量”名言。

  第二節(jié)  霍布斯

  一、機械唯物論

  1.霍布斯認為,世界由具有廣泛和各種形狀的物體所構成。物體的特性只有數(shù)量上的不同而無質的差異。

  二、論人性

  1.霍布斯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私自利的,都要壓迫他人,提高自己。

  三、論感覺與夢境

  1.霍布斯反對笛卡兒的“天賦觀念說”,認為一切知識都由感覺開始。感覺的發(fā)生過程如下:外界物體的運動作用于人的感官,感官也產生了運動,如此一步步神經也動了起來,運動最終傳到腦,使腦中物質也產生了運動,于是人就產生了感覺。

  2.霍布斯以為每一感覺過程發(fā)生以后,都留有殘余的運動,這殘余的運動就是想象。平時想象的這種殘余運動比較微弱,被當前感覺過程更強烈的運動所淹沒,因此平時顯現(xiàn)不出來。只有人在睡眠時,感覺運動不存在了,殘余運動才突顯出來而形成夢境。

  四、聯(lián)想主義的萌芽

  霍布斯以為聯(lián)想是由于兩種感覺的運動在發(fā)生時間上的接近。

  霍布斯將聯(lián)想分成兩種,一種是無指導的、無計劃的、非恒久的。另一種是有個欲望或計劃節(jié)制的。后人把前者稱為自由聯(lián)想。

  第三節(jié)  洛克

  對比洛克與笛卡兒的觀點

  一、經驗論-認識論

  英國思想家洛克的著作《人類悟性論》1690年出版。書中反駁了笛卡兒的天賦觀念論,宣傳了唯物主義的經驗論。

  洛克反駁當時傳統(tǒng)的“固有觀念”或“天賦觀念”。他認為人不存在未有經驗之先就有意識到的所謂固有觀念或固有原理。

  二、簡述洛克的感覺與反省兩源說

  1.洛克認為一切知識來源于經驗。經驗是指人出生以后的閱歷。他認為人在出生時向張白紙,最初沒有字,一切字由經驗印上去的。經驗的材料還有另外一個來源,即反省。

  2.洛克把人所能意識到的心理現(xiàn)象統(tǒng)稱為觀念。又將一切觀念分簡單與復雜的兩類。

  3.洛克以為反省是觀念的另一來源,稱它為內感官,以別于耳。目等外感官。

  4.洛克的經驗主義認識論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最徹底的唯物主義理論。它在認識論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他將反省看作是認識的一個來源,無疑與當時流行的機械論觀念有關。

  三、外物的原始性與次起性

  洛克把外物的性質區(qū)分為原始性與次起性;如廣延、形狀、體積、動靜、不可入性。數(shù)目等是原始性,

  外物由于它的原始性的種類與程度的不同而產生色、聲、香、味等感覺的能力是次起性。

  四、聯(lián)想主義的開始

  聯(lián)想一直是心理學史上受到重視的問題之一、洛克最先使用“聯(lián)想”這一詞語。他在《人類悟性論》第四版加了一章,題作“聯(lián)想”。

  第五節(jié)  萊布尼茨

  論述萊布尼茨的體系

  萊布尼茨是著名的數(shù)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也可以說是德國的第一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

  一、唯理論-認識論

  萊布尼茨的重要著是《單子論》和《人類悟性新論》。萊布尼茨在認識論上同笛卡兒一樣是唯理論者。他相信人固有觀念,否認認識的客觀來源。

  它需要經過一段發(fā)展的過程,即需要人們心中潛在的普遍的知識,逐漸地展開,才能成為一種非常清晰的觀念。他認為人心既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一座成形的雕像,而是一塊有紋路的大理石,經過加工、琢磨、才能漸次成為一座雕像。

  萊布尼茨認為存在兩種真理,一種是理性真理,一種是事實真理。

  二、簡述萊布尼茨單子論-世界觀

  1.“單子論”是萊布尼茨哲學體系的核心思想。他認為,單子是實體,是“物的元素”。

  2. 單子論有無數(shù)等級,從最低到最高。世界的最高單子是上帝,上帝也是原初單子,由他發(fā)射出一切其他單子。人的構造與世界相似,是由身體中的最低的到最高的單子構成,人身的最高單子就是人的靈魂

  三、預定和諧說-心身關系

  萊布尼茨認為單子雖然各自獨立,但卻與其余單子并存于同一世界內。世界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他創(chuàng)造之時已經把每一單子造得在它發(fā)展的每一階段都反映世界的一切其他單子的狀態(tài)。

  即神在創(chuàng)造單子的時候,就已經保證了它們的一致和和諧。每個單子都是一個完整的宇宙,它的個性包含著似乎在萌芽狀態(tài)的無限的東西。

  萊布尼茨用“預定和諧說”來說明心與身的關系。

  四、論微覺與統(tǒng)覺

  萊布尼茨將最不明白的觀念,稱為微覺。最明白的叫做統(tǒng)覺。他認為,微覺是明白性等于零,或幾乎等于零的觀念

  第六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四)

  18世紀的英國

  第一節(jié) 英國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

  約翰。托蘭德認為只有人腦這個具有特殊構造的物質才有思想

  第二節(jié)  貝克萊

  貝克萊是近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的鼻祖,是英國唯心主義經驗論心理學思想的主要代表。

  一、存在就是被感知

  貝克萊地名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不被感知之物,而感知是人的精神活動,是人的主觀的方面

  “第一性的質”和“第二性的質”的區(qū)別。他說不僅“第二性的質”如色、聲、味等是主觀的,就是“第一性的質”如體積、廣延、形狀、運動、靜止等也是主觀的……

  二、空間知覺的經驗論

  1貝克萊在他的《視覺新論》中提出空

結束
本文標簽
特別聲明:1.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trillionsbussine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限時,免費獲取學歷提升方案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 毛澤東思想概論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
  • 英語二

    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
  •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
  • 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爸袊F(xiàn)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微信公眾號 考試交流群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