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交流群
湖北2015年高考語文復習規(guī)范訓練八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緊張備考中,湖北高考網(wǎng)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語文復習規(guī)范訓練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指定的句子。(10分)
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兇民,乃刑戮之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
笞怒廢于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治家之寬猛,亦猶國焉。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合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選自《顏氏家訓•治家篇》)
(1)笞怒廢于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4分)
譯文:
(2)奢則不孫,儉則固。(3分)
譯文:
(3)儉者,省約合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3分)
譯文:
答案 (1)家庭內(nèi)部如果取消責罰,那孩子們的過失馬上就會出現(xiàn);刑罰施用不當,那老百姓就會手足無措。(得分點:“笞怒廢于家”,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句;“中”,合適,確當;句意對)
(2)奢侈了就不恭順,節(jié)儉了就固陋。(得分點:“孫”,通“遜”,恭順;“固”,固陋;句意對)
(3)儉省,是合乎禮的節(jié)省;吝嗇,是對困難危急也不體恤。(得分點:固定句式“……之謂也”;“窮”,困難危急;句意對)
參考譯文
教育感化這件事,是從上向下推行的,是從先向后施加影響的。所以父不慈愛則子不孝順,兄不友愛則弟不恭敬,夫不仁義則婦不溫順。至于父雖慈愛而子要叛逆,兄雖友愛而弟要傲慢,夫雖仁義而婦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兇惡之人,要用刑罰殺戮來使他畏懼,而不是用訓誨誘導能改變了的。
家庭內(nèi)部如果取消責罰,那孩子們的過失馬上就會出現(xiàn);刑罰施用不當,那老百姓就會手足無措。治家的寬仁和嚴格,就好比治國一樣。孔子說:“奢侈了就不恭順,節(jié)儉了就固陋。與其不恭順,寧可固陋。”又說:“如果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和美德,但只要他既驕傲又吝嗇,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稱道了。”這樣說來是可以儉省而不可以吝嗇了。儉省,是合乎禮的節(jié)省;吝嗇,是對困難危急也不體恤。當今常有講施舍就成為奢侈,講節(jié)儉就進入到吝嗇;如果能夠做到施舍而不奢侈,儉省而不吝嗇,那就很好了。
2.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指定的句子。(10分)
溫造,字簡輿。性嗜書,不喜為吏,隱王屋山。壽州刺史張建封聞其名,書幣招禮,造欣然曰:“可人也!”往從之。建封雖咨謀,而不敢縻以職事。及節(jié)度徐州,造謝歸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長慶初,以京兆司錄為太原幽鎮(zhèn)宣諭使,召見,辭曰:“臣,府縣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東宮時聞劉總,比年上書請覲,使問行期,乃不報,卿為我行喻意,毋多讓。”因賜緋衣。至范陽,總橐鞬郊迎。造為開示禍福,總懼,矍然若兵在頸,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還,遷殿中侍御史。(選自《新唐書》)
(1)建封雖咨謀,而不敢縻以職事。(2分)
譯文:
(2)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2分)
譯文:
(3)臣,府縣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2分)
譯文:
(4)朕東宮時聞劉總,比年上書請覲,使問行期,乃不報。(4分)
譯文:
答案 (1)張建封雖然凡事都請教他,但不敢以職任束縛他。(得分點:“縻”及介賓短語后置句式)
(2)張建封擔心失去溫造,于是把兄長之女嫁給溫造為妻。(得分點:“恐”“因”“妻”及介賓短語后置句式)
(3)我不過是府縣跑腿小吏,初任要職,不宜擔當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輕視朝廷。(得分點:“宜”及判斷句)
(4)我在東宮時,聽說劉總請求入覲,等到我即位,連年上書不斷,派人問入覲行期,卻不予答復。(得分點:“比”“使”“乃”“報”)
參考譯文
溫造,字簡輿。溫造性情喜好學習,不喜歡應試做官,隱居王屋山。壽州刺史張建封聽說他的名聲,致書信錢財聘請他,溫造欣然對家人說:“這是位了不起的人啊!”于是到壽州跟從張建封。張建封雖然凡事都請教他,但不敢以職任束縛他。等到張建封授節(jié)徐州,溫造回到下邳,有超脫塵世之心。張建封擔心失去溫造,于是把兄長之女嫁給溫造為妻。
長慶初,溫造憑借京兆府司錄的身份被任命為太原幽鎮(zhèn)宣諭使,皇上召見他,溫造推辭說:“我不過是府縣跑腿小吏,初任要職,不宜擔當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輕視朝廷。”皇上說:“我在東宮時,聽說劉總請求入覲,等到我即位,連年上書不斷,派人問入覲行期,卻不予答復。你前去替我說明意圖,不要多加辭讓了。”于是賜給溫造緋衣。溫造到范陽,劉總攜弓帶箭在郊外迎接。溫造便宣布圣旨,講明禍福得失,劉總害怕,仿佛兵刃加于脖頸之上一般,從此率領(lǐng)自己所部九州歸順朝廷。等到溫造出使還朝,調(diào)任殿中侍御史。
3.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指定的句子。(10分)
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余便歸,粗識大義。鄉(xiāng)人、宗人咸稱舒當為后來之秀,終成國器。始為領(lǐng)軍校尉,坐擅放司馬彪,系廷尉,世多義之。王澄聞其名,引為別駕。澄終日酣飲,不以眾務在意,舒常切諫之。及天下大亂,又勸澄修德養(yǎng)威,保完州境。澄雖不能從,然重其忠亮。
舒少與杜曾厚,曾嘗召之,不往,曾銜之。至是,澄又轉(zhuǎn)舒為順陽太守,曾密遣兵襲舒,遁逃得免。(選自《晉書•卷四十三•列傳十三》)
(1)坐擅放司馬彪,系廷尉,世多義之。(4分)
譯文:
(2)澄雖不能從,然重其忠亮。(3分)
譯文:
(3)舒少與杜曾厚,曾嘗召之,不往,曾銜之。(3分)
譯文:
答案 (1)(郭舒)因為犯了擅自釋放司馬彪的罪過,被廷尉拘囚,當時的人大多認為他為人仗義。(得分點:“系”“廷尉”、意念被動句及大意)
(2)王澄雖然沒有聽從郭舒的勸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誠堅貞。(得分點:“從”“重”“亮”及大意)
(3)郭舒年輕時與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經(jīng)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對他(這件事)懷恨在心。(得分點:“厚”“銜”及大意)
參考譯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時候請求母親讓他拜師求學,學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為人處事的要義。鄉(xiāng)里人、宗族人都稱他會是后起之秀,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郭舒開始做官擔任領(lǐng)軍校尉,因為犯了擅自釋放司馬彪的罪過,被廷尉拘囚,當時的人大多認為他為人仗義。王澄聽說了郭舒的聲名,征召他擔任別駕。王澄整天痛飲,不把政務放在心上。郭舒經(jīng)常直言勸諫他。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郭舒又勸王澄修養(yǎng)德行,樹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雖然沒有聽從郭舒的勸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誠堅貞。
郭舒年輕時與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經(jīng)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對他(這件事)懷恨在心。到這時候,王澄又調(diào)郭舒擔任順陽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襲擊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災難。
4.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指定的句子。(10分)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1)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2分)
譯文:
(2)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2分)
譯文:
(3)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4分)
譯文:
(4)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2分)
譯文:
答案 (1)(這次沖突中)我手下的官吏戰(zhàn)死的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卻沒有誰死在這件事上。(得分點:“莫之死也”,賓語前置句)
(2)殺了他們吧,卻又殺不了那么多;不殺吧,又憎恨他們看著長官被殺死卻不去救援。(得分點:“長上之死”,意念被動句)
(3)歉收饑荒的年頭,您的老百姓,輾轉(zhuǎn)餓死丟在溝坑里的年老體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強壯者,接近千人了。(得分點:“兇”,“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定語后置句)
(4)而您的谷倉里卻堆滿了谷子,庫房里盛滿了金銀財寶,您的官吏沒有誰來把上述情況向您報告:這是在上位的官吏驕縱傲慢,不關(guān)心下層百姓而且殘害他們的做法呀。(得分點:“莫”,沒有誰;“是上慢而殘下也”,判斷句)
參考譯文
鄒國和魯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鄒國國君穆公問孟子道:“(這次沖突中)我手下的官吏戰(zhàn)死的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卻沒有誰死在這件事上。殺了他們吧,卻又殺不了那么多;不殺吧,又憎恨他們看著長官被殺死卻不去救援。對他們該怎么辦才好呢?”孟子回答說:“歉收饑荒的年頭,您的老百姓,輾轉(zhuǎn)餓死丟在溝坑里的年老體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強壯者,接近千人了;而您的谷倉里卻堆滿了谷子,庫房里盛滿了金銀財寶,您的官吏沒有誰來把上述情況向您報告:這是在上位的官吏驕縱傲慢,不關(guān)心下層百姓而且殘害他們的做法呀。曾子說:‘當心啊當心啊!你怎樣去對待人家,人家也將怎樣回報你。’老百姓從今以后會把官吏原來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反過來對待官吏的,您不要去責怪他們。只要您實行了仁政,老百姓就會愛戴他們的長官,甘心為長官效死了。”
5.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指定的句子。(10分)
魏節(jié)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殺魏王瑕,誅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國曰:“得公子者,賜金千鎰。匿之者,罪至夷。”節(jié)乳母與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見乳母而識之,而求出公子,曰:“今魏國已破,亡族已滅。子匿之,尚誰為乎?”母吁而言曰:“夫見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棄義者,亂也。今持逆亂而以求利,吾不為也。且夫凡為人養(yǎng)子者務生之,非為殺之也。豈可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jié)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澤之中。故臣以告秦軍,秦軍追,見爭射之,乳母以身為公子蔽,矢著身者數(shù)十,與公子俱死。秦王聞之,貴其守忠死義,乃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寵其兄為五大夫,賜金百鎰。君子謂節(jié)乳母慈惠敦厚,重義輕財。夫慈故能愛,乳狗搏虎,伏雞搏貍,恩出于中心也。詩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謂也。(選自《列女傳》,有刪改)
注 (jìn):通“”,掩埋。
(1)夫見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棄義者,亂也。(3分)
譯文:
(2)乳母以身為公子蔽,矢著身者數(shù)十,與公子俱死。(3分)
譯文:
(3)詩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謂也。(4分)
譯文:
答案 (1)那些見到利益而背叛國君的人,是叛逆。怕死而放棄正義的人,是作亂。(得分點:“反上”“逆”“棄義”“亂”,判斷句)
(2)乳母用自己的身體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數(shù)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得分點:“以”“蔽”“矢”“俱”)
(3)《詩經(jīng)》說:“走在路上看見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得分點:“行”“尚”“或”,“此之謂”為賓語前置句)
參考譯文
魏節(jié)乳母,是魏公子的乳母。秦國攻打魏國,攻破城池,殺了魏王瑕,誅殺各位公子,但有一位公子沒被抓到,(秦王)對魏國下令說:“抓住公子的人,賞賜金子千鎰。藏匿他的人,罪行是滅族。”魏節(jié)乳母與公子一起逃跑,魏國的舊臣見到乳母并且認出她,要求她交出公子,說:“現(xiàn)在魏國已經(jīng)破城亡國,族人都已經(jīng)滅絕了。你藏著他還為了誰呢?”乳母嘆息說:“那些見到利益而背叛國君的人,是叛逆。怕死而放棄正義的人,是作亂?,F(xiàn)在要叛逆作亂并且以此謀取利益,我不做。而且?guī)腿损B(yǎng)育兒子,是為了使他活著,而不是為了殺他。怎么可以因為(想得到)賞賜獲取利益且害怕被誅殺的緣故,廢棄正義做違背節(jié)義的事呢!我不能活著而使得公子被抓。”于是抱著公子逃到深澤中。舊臣把這件事告訴秦軍,秦軍追趕他們,看到(他們并)爭相用箭射殺他們,乳母用自己的身體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數(shù)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秦王聽說這件事,認為她為了堅守忠心和義氣而死很可貴,于是按照大臣的禮儀安葬她,用太牢來供奉,恩賜她的哥哥為五大夫,賞賜金子一百鎰。(后世的)君子認為魏節(jié)乳母仁慈、恩惠、忠厚,看重正義,輕視錢財。仁慈所以能大愛,(正在)哺乳的狗(敢)跟老虎搏斗,孵蛋的雞(敢)跟狐貍搏斗,這種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对娊?jīng)》說:“走在路上看見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