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網旗下頻道:湖北高考網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務 ,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試院為準。

湖北自考網

湖北高考
高考首頁 高校信息 高考動態(tài) 高考分數線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報考
高考專題:
湖北高考報名須知 考試時間 考試政策 考試大綱 考場查詢 成績查詢 錄取結果查詢 分數線預測 招生簡章 高考院校 報考答疑 高考百科
湖北高考網 > 高考輔導資料 > 湖北高考理科綜合輔導 > 2015年湖北高考化學專題訓練:化學實驗基礎網站地圖

2015年湖北高考化學專題訓練:化學實驗基礎

來源:湖北自考網 時間:2015-05-06


湖北2015年高考化學專題訓練:化學實驗基礎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努力備考中,湖北高考網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化學專題訓練,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低檔題

  1.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易燃試劑與強氧化性試劑分開放置并遠離火源

  B.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

  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鈉溶液

  D.金屬鈉著火時,用細沙覆蓋滅火

  解析 量筒是用來量取液體的,不能用來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C項錯誤。

  答案 C

  2.根據如圖所示的溶解度曲線,要從混有Na2SO4的Na2Cr2O7晶體中得到Na2Cr2O7晶體,需要進行三個操作。這三個操作不包括(  )。

  A.升溫結晶 B.趁熱過濾

  C.降溫結晶 D.蒸發(fā)結晶

  解析 根據溶解度曲線,為了得到較多的Na2Cr2O7晶體,應把固體混合物溶解在熱水中(或升溫結晶),為了防止Na2Cr2O7晶體析出而損失,需進行趁熱過濾得到熱飽和溶液,再降溫至50 ℃左右,即析出Na2Cr2O7晶體。

  答案 D

  3.欲鑒別物質的量濃度都為0.1 mol·L-1的KCl、(NH4)2SO4、NH3·H2O和H2SO4四瓶無色溶液,下列實驗方案最佳的是(  )。

  A.用pH試紙鑒別

  B.分別用聞氣味和pH試紙鑒別

  C.分別用BaCl2和NaOH溶液鑒別

  D.用Ba(OH)2溶液鑒別

  解析 從原理上分析,選項所給方案都正確。B、C選項的操作步驟顯然多于A和D。A選項利用四種溶液的酸堿性不同和(NH4)2SO4、H2SO4溶液的酸性強弱不同,用玻璃棒蘸取試液,取樣少量進行鑒別方便且無污染,而D選項則取樣較多且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NH3,所以A選項為最佳方案。

  答案 A

  4.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用AlCl3溶液和過量氨水制備Al(OH)3

  B.用NH4Cl和Ca(OH)2固體混合加熱制備NH3

  C.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溴

  D.用足量銅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雜質

  解析 銅與FeCl3發(fā)生反應:Cu+2Fe3+===Cu2++2Fe2+,又引入新的雜質CuCl2,故D錯誤。

  答案 D

  二、中檔題

  5. “封管實驗”具有簡易、方便、節(jié)約、綠色等優(yōu)點,觀察下列四個“封管實驗”(夾持裝置未畫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熱時,a上部聚集了固體NH4Cl,說明NH4Cl的熱穩(wěn)定性比較好

  B.加熱時,發(fā)現b中I2變?yōu)樽仙魵?,在上部又聚集為紫黑色的固體

  C.加熱時,c中溶液紅色變深,冷卻后又變淺

  D.e內氣體顏色變淺,d內氣體顏色加深

  解析 A項說明NH4Cl的熱穩(wěn)定性不好;C項加熱時NH3逸出,溶液紅色變淺;D項熱水中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動,氣體顏色變深。

  答案 B

  6.下列實驗裝置設計正確,且能達到目的的是(雙選)(  )。

  A.實驗Ⅰ: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實驗Ⅱ:測定未知鹽酸的濃度

  C.實驗Ⅲ:制取并觀察Fe(OH)2沉淀

  D.實驗Ⅳ: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溶液

  解析 A中形成了封閉系統,能夠形成內外氣體壓強差,可以檢查裝置氣密性,故A正確;盛裝NaOH溶液應該用堿式滴定管,故B錯誤;用苯液封,防止空氣中氧氣氧化Fe(OH)2,故C正確;濃硫酸稀釋應該在燒杯中進行,故D錯誤。

  答案 AC

  7.在實驗室中進行下列實驗探究,其中的實驗用品均能用到且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探究內容 實驗用品 A 銅絲在氯氣中燃燒 坩堝鉗、燃燒匙、氯氣、銅絲 B 鋁熱反應 鐵架臺、大蒸發(fā)皿、普通漏斗、鋁粉、Fe2O3 C 實驗室制備氨氣 試管、集氣瓶、酒精燈、NH4Cl、Ca(OH)2 D 用KMnO4晶體配制50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容量瓶、燒杯、玻璃棒、酸式滴定管、KMnO4

  解析 銅絲在氯氣中燃燒不需要燃燒匙,A錯;鋁熱反應不用普通漏斗(用的是紙質漏斗),B錯;配制KMnO4溶液不需要酸式滴定管,D錯。

  答案 C

  8.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中和滴定實驗時,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時,使用帶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時,將溴的苯溶液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NaCl溶液蒸發(fā)結晶時,蒸發(fā)皿中有晶體析出并剩余少量液體即停止加熱

  解析 中和滴定時錐形瓶無需用待測液洗滌,A項錯誤;NaOH溶液應該盛放在帶橡皮塞的試劑瓶中,B項錯誤;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時,溴的苯溶液在上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項錯誤;蒸發(fā)NaCl溶液時,當蒸發(fā)皿中有大量晶體析出,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溶液,D項正確。

  答案 D

  9.為證明稀硝酸與銅反應產物中氣體為NO,設計如圖實驗(實驗過程中活塞2為打開狀態(tài)),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關閉活塞1,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處

  B.在裝置左側稍加熱可以加快稀硝酸與銅的反應速率

  C.通過關閉或開啟活塞1可以控制反應的進行

  D.反應開始后,膠塞下方有無色氣體生成,還不能證明該氣體為NO

  解析 如果關閉活塞1,稀硝酸加到一定程度后,左側液面將不再升高,即不可能加到液面a處,A錯誤。B正確。關閉活塞1時,產生的氣體聚集在銅絲附近使得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當左面銅絲接觸不到硝酸后,反應停止;由于活塞2是打開的,打開活塞l后,兩邊液面恢復水平位置,繼續(xù)反應,所以活塞l可以控制反應的進行,C項正確。膠塞下方有無色氣體生成,此時還要打開活塞1使得該氣體進入上面的球體里,看到有紅棕色現象(生成NO2)才能證明生成的是NO氣體,D正確。

  答案 A

  10.實驗是化學研究的基礎,下列各圖所示的實驗方法、裝置或操作正確的是(  )。

  解析 本題考查化學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分析試題,在托盤天平上稱量固體藥品,干燥但易潮解的物質也應放在適當的容器(小燒杯)內,而不得與天平托盤直接接觸,A選項NaOH固體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不能用紙片稱量,應用小燒杯迅速稱量;B選項氯氣的收集要用排飽和食鹽水法;C選項中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答案 D

  12.海洋中有豐富的食品、礦產、能源、藥物和水產資源,對今后世界經濟發(fā)展有著決定性作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整個過程可在實驗室中模擬進行

  B.工段
②是風化過程

  C.在工段


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工段
①中除去粗鹽中的SO、Ca2+、Mg2+、Fe3+等雜質,加入的藥品順序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過濾后加鹽酸

  解析 工段
②是MgCl2·6H2O加熱失水的過程,而不是在空氣中自然失水,不屬于風化,B錯。工段
④中發(fā)生反應Br2+SO2+2H2O===H2SO4+2HBr,溴被還原,C錯。除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所加試劑均需過量,要注意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后面加,以除去過量Ba2+,D錯。

  答案 A

  13.某學生做完實驗以后,采取以下方法分別清洗所用儀器:
①用濃氨水清洗做過銀鏡反應的試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過碘升華實驗的燒杯;
③用濃鹽酸清洗做過KMnO4分解實驗的試管;
④用鹽酸清洗長期存放過FeCl3溶液的試劑瓶;
⑤用NaOH溶液清洗盛過苯酚的試管。你認為他的操作(  )。

  A.
①不對 B.

④不對

  C.

⑤不對 D.全部正確

  解析 
①中殘留物為Ag,它不溶于氨水,常用稀HNO3除去;
②中殘留物為I2,它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洗去;
③中殘留物為K2MnO4和MnO2,其中K2MnO4用水即可洗去,但MnO2難溶于水,可利用其與濃鹽酸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MnCl2而洗去;
④中殘留物主要為Fe(OH)3,能用鹽酸洗去;
⑤中利用苯酚的酸性使其轉化為易溶于水的苯酚鈉而洗去。

  答案 A

  14.下圖所示的實驗方法、裝置或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干燥SO2 B.實驗室制取并收集O2

  C.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D.吸收氨氣

  解析 堿石灰與SO2反應,A錯誤;O2的密度大于空氣,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且應在制取氧氣的試管口放一小團棉花以防堵塞導管,B錯誤;導氣管中的氨氣與稀硫酸接觸且反應,不能防止倒吸,D錯誤。

  答案 C

  15.下列關于溶液中所含離子的檢驗結論正確的是(  )。

  A.加入氨水時生成白色沉淀,當氨水過量時白色沉淀消失,則原溶液中一定有Al3+存在

  B.欲鑒別FeCl2溶液、AlCl3溶液和AgNO3溶液,向3種待測液中分別滴加足量氨水

  C.加入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則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存在

  D.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足量鹽酸沉淀不溶解,則原溶液中一定有SO存在

  解析 選項A中生成的Al(OH)3沉淀不溶于過量的氨水,A錯。選項C中實驗現象說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O或HCO或SO等,C錯。選項D中實驗現象說明溶液中可能存在SO或Ag+,D錯。

  答案 B

  16.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可用裝置
①除去碳酸鈉中的碳酸氫鈉

  B.可用裝置
②分離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可用裝置
③從海水中蒸餾得到淡水

  D.可用裝置
④把膠體粒子從分散系中分離出來

  解析 A項中,碳酸氫鈉加熱分解為碳酸鈉、水、二氧化碳,可用加熱的方法除去;B項中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C項中海水蒸餾可以得到淡水,可使用蒸餾的裝置;D項中膠體粒子能夠通過濾紙,故D項錯誤。

  答案 D

  17.下列裝置或操作錯誤的是(雙選)(  )。

  A.甲圖所示裝置可以檢驗有乙烯生成

  B.乙圖所示裝置可以制取金屬錳

  C.丙圖所示裝置用來洗氣,除去CO2中的HCl氣體

  D.丁圖所示裝置用來分離乙醇和乙酸

  解析 由于乙醇易揮發(fā),因此甲圖所示裝置中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可能是乙醇;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離。

  答案 AD

  三、高檔題

  18.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表格中的四種干燥、純凈的氣體(必要時可以加熱;a、b、c、d表示相應儀器中加入的試劑)。其中正確的是(  )。

  選項 氣體 a b c d A SO2 濃硫酸 Cu H2O 濃硫酸 B Cl2 濃鹽酸 MnO2 NaOH溶液 濃硫酸 C NH3 飽和

  NH4Cl溶液 消石灰 空集氣瓶 固體

  NaOH D NO 稀硝酸 銅屑 H2O 濃硫酸

  解析 SO2能夠溶解在水中,選項A錯誤;氯氣能夠溶解在NaOH溶液中,選項B錯誤;實驗室中制備氨氣采用的是加熱固體NH4Cl和Ca(OH)2的方法,且氨氣應該用向下排氣法,選項C錯誤;稀硝酸與銅反應生成NO,裝置體系中含有氧氣,反應開始時,NO氣體中含有少量的NO2,故c為水,可以除去NO2,d為濃硫酸,可以除去NO中的水蒸氣,然后用注射器收集干燥的NO氣體,選項D正確。

  答案 D

  19.用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用圖1所示裝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圖2所示裝置蒸干NH4Cl飽和溶液制備NH4Cl晶體

  C.用圖3所示裝置制取少量純凈的CO2氣體

  D.用圖4所示裝置分離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層的有機層和水層

  解析 NaOH溶液也能吸收Cl2,A項錯誤;加熱NH4Cl易分解成NH3和HCl,B項錯誤;純堿是細小的粉末,會漏下去的,同時制取的CO2中混有HCl和H2O,C項錯誤;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且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Cl4和水互不相溶,D項正確。

  答案 D

  20.某化學小組為測定一定質量的某銅鋁混合物中銅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一:銅鋁混合物測定生成氣體的體積

  方案二:銅鋁混合物測定剩余固體的質量

  下列有關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

  A.溶液A和溶液B均可以是鹽酸或NaOH溶液

  B.若溶液B選用濃硝酸,測得銅的質量分數偏大

  C.方案一可能產生氫氣,方案二可能剩余銅

  D.實驗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實施

  解析 若B為濃硝酸,鋁發(fā)生鈍化,鋁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導致鋁的質量偏大,故測得銅的質量分數偏小,B項不正確。

  答案 B

結束
特別聲明:1.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trillionsbussine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考試交流群 獲取擇校方案
考試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專升本院校 資格證 其它熱門欄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