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信部網站備案實名:湖北自考網 為考生提供湖北自考信息服務,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試院為準。
湖北自考在線 湖北學位英語培訓班 湖北成人高考報名 湖北自考視頻免費領取

2010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筆記第一章

湖北自考網 來源: 時間:2010-07-18 00:00:00

2010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筆記第一章

第一章 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本章引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與世界關系的基礎是實踐,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與人的實踐相聯系的統(tǒng)一的物質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的。聯系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是唯物辨證法的總特征。唯物辯證法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聯系與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為我們正確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即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第一節(jié) 物質世界和實踐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馬克思

  一、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

 ?。ㄒ唬┦澜缡墙y(tǒng)一的物質世界

  1、世界的本質問題是哲學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包括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由于人們總是從自身的存在和發(fā)展這個基本點出發(fā)去認識世界,形成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觀點,因此,世界觀也是人們對人和世界關系的總體把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是自發(fā)的、不系統(tǒng)的。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它從人和世界關系的角度揭爾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最普遍的本質和發(fā)展的最一般規(guī)律。

  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統(tǒng)一。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理論,用這種理論觀點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就是方法。所以哲學還為人們提供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哲學既是理論化的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哲學并不只是簡單地描述現實世界,而且還批判現實世界,構想更理想的世界。哲學往往作為理想、信念從而也作為價值觀對人們起著導向和激勵作用。世界觀、方法論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使哲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當然就是哲學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要回答世界的本質問題,就必須說明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因為自人類產生之后,紛繁復雜的世界萬物,歸結起來無非就是兩大類:一類是物質現象,一類是意識現象。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本原、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這在哲學上屬于本體論的問題,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凡是認為物質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識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學,屬于唯物主義;凡是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質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學,屬于唯心主義。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主要指思維能否認識存在的問題,即世界可不可以認識的問題。這在哲學上屬于認識論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區(qū)分為可知論與不可知論。承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認為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屬于可知論;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認為世界是不可能認識的,屬于不可知論。

  與哲學基本問題相一致,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如何回答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凡是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是歷史唯物主義;凡是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是歷史唯心主義。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質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認識的問題,它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但不是哲學要研究的全部問題。與這一問題相聯系,還有世界如何存在的問題。即世界上的_萬事萬物是以聯系、發(fā)展的狀態(tài)存在,還是以孤立、靜止的狀態(tài)存住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區(qū)分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運動發(fā)展的,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形而上學則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靜止不變的,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

  在哲學上,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中,又交織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辯證法或形而上學不是同唯物主義相結合,就是同唯心主義相結合。是辯證地還是形而上學地看世界,無論對唯物主義還是對唯心主義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2、在世界的本質問題上一元論和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世界的本質問題,實質上是世界的統(tǒng)一性問題。世界上紛繁復雜、多種多樣的萬事萬物有沒有統(tǒng)一性,即有沒有一個共同的本質或本原?如果有,世界統(tǒng)一性的基礎是什么,即這個共同的本質或本原是什么?這就是世界的統(tǒng)一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存在著一元論和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承認世界的統(tǒng)一性,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有一個共同的本質或本原,這種哲學就是一元論。

  否認世界的統(tǒng)一性,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有物質和精神這兩個相互平行、各自獨立的本原,這種哲學就是二元論。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是二元論的著名代表。他認為,物質實體是有廣延性的、被動的、不能思想的,心靈是沒有廣延性的、能動的、能思想的。物質和心靈是各自獨立的。把物質和心靈結合起來的是上帝的力量。二元論雖然肯定了物質本原的存在,包含著一定唯物主義的成分,但它把精神說成是不依賴于物質的獨立存在的本原,認為精神是唯一能動的力量,物質是消極被動的,二元論最終往往倒向唯心主義。

  一元論有兩種:唯心主義一元論和唯物主義一元論。雖然它們都承認世界的統(tǒng)一性,但在世界統(tǒng)一的基礎是什么,即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共同的本質或本原是什么的問題上,又有不同的回答。

  結合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各自的基本形態(tài),說明辯證唯物主義科學地解釋了世界的本質問題

  唯心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統(tǒng)一于精神。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式: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心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認為人的主觀精神是第一性的,整個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如18世紀英國哲學家貝克萊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集合,我國宋代哲學家

  陸九淵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無物、天地萬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陀^唯心主義則把某種客觀精神(理念、絕對精神、天理等)說成是世界的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都是這種客觀精神的產物。如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把絕對精神說成是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絕對精神的體現;我國宋代哲學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萬物之根等,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神學唯心主義也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盡管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有這樣那樣的差別,但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主張世界統(tǒng)一于精神。這些觀點違背事實,違反科學,是根本錯誤的。

  唯物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唯物主義哲學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經歷了三種基本形態(tài):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質或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萬物的始基,世界不是由任何神或人所創(chuàng)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guī)律燃燒的、按規(guī)律熄滅的永恒的活火、,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五行雜以成百物,天地萬物是由土、金、本、水、火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在古印度則有地、水、火、風溝成萬物之說。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臘德謨克利持的原子論和中國的元氣說。德漠克利特認為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顆粒(原子)和虛空構成,原子在虛空中數量的多少構成小同的事物。中國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認為天地萬物都足元氣構成的。元氣聚則成形,散則成氣,一切有形物體的生長毀滅皆是元氣聚散的結果。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從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中探究世界的本質,開辟了理解世界本質的唯物主義方向,其基本傾向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不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帶有直觀的、自發(fā)猜測的性質,難以解釋世界的本質一元和世界的物質形態(tài)多種多樣的關系。因此,它們在許多方面不能駁倒唯心主義和宗教迷信,不能把唯物主義一元論貫徹到底。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當時在自然科學中占主導地位的原子論為依據,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認為原子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最小物質單位。這種解釋雖然以一定的自然科學材料作基礎,在說明世界的本原方面比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前進了一大步,但是,由于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辯證思維,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不理解特殊和一般、個性和共性的辯證統(tǒng)一,把原子的個性誤認為物質的共性。此外,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還有四個明顯的局限性:一是機械性,它把一切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企圖用力學原理解釋一切現象,甚至把人和動物都看成受力學規(guī)律支配的機器,因此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也稱機械唯物主義;二是形而上學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質上是不發(fā)展變化的;三是直觀性,它對待世界、認識,都缺乏實踐的觀點;四是不徹底性,它只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則陷入唯心主義,把精神看成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這些局艱性決定了它必將為更高形態(tài)的唯物主義哲學所代替。

  馬克思主義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科學地結合起來,同時把唯物主義和辨正法運用于社會歷史領域,創(chuàng)立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第三個歷史形態(tài),是唯物主

結束
本文標簽
特別聲明:1.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trillionsbussine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限時,免費獲取學歷提升方案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 毛澤東思想概論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
  • 英語二

    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
  •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
  • 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爸袊F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微信公眾號 考試交流群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