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美術教程:素描中常見的灰、碎、浮、僵的現象剖析
2012年湖北美術教程:素描中常見的灰、碎、浮、僵的現象剖析
灰 :是素描學習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一幅素描畫得灰,是指畫面效果平淡,調子層次拉不開,顯得沒有精神。造成畫面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客觀對象,由于寫生的對象處于光線比較平均或微弱的地方,影響了物體的立體感,缺少層次上的差異和節(jié)奏感。如果作畫的考生依樣畫葫蘆,沒有對物體結構的深刻理解及對畫面明暗作恰當處理,就必然導致畫面出現灰、平的毛病。糾正的方法是,根據對物象結構的理解和分析,對明暗層次進行排隊,根據物體結構轉折的強弱,大膽地加強明暗對比效果,使物體的結構關系更加明確而強烈。這種主動的藝術處理在素描寫生中是非常必要的。造成畫面灰的第二個原因是作畫者寫生方法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作局部觀察和局部表現時,缺乏對整體明暗層次的把握,忽略大體,到處都畫得一樣,最后導致明暗層次拉不開。糾正的方法是把亮面、中間面及暗面反光幾大區(qū)域明礁區(qū)別開來,同時在各明度區(qū)域進行更深入地比較和表現,這樣就能畫出結構分明、明暗層次豐富、結實響亮的素描作品。
碎 :考生的作品中,經常會看到這種情形,畫面中的物象的比例、結構、特征都不錯,但是物體的結構轉折關系及明暗層次畫得瑣碎、花亂。這里的主要問題是整體意識薄弱,缺乏歸納和概括處理能力。整體感在素描造型中是最重要的的能力之一,決不能輕視??朔榈谋撞≈饕姆椒ㄊ羌訌妼ξ锵蠼Y構、明暗的整體比較,加強歸納能力,善于概括,敢于忽略次要細節(jié)的微小變化,從而加強和突出重點關系。說到底,只有看到整體,才能畫得整體。
浮 :是指畫面雖然表現了很多明暗層次,也注意到了主次的明暗對比關系,但是給人感覺物象表現不結實,抓不住結構的具體關系,顯得很空泛。這主要是對物體的結構理解不深刻,沒有真正的把握物象各部分結構的具體轉折、起止、穿插關系,從明暗大塊面上表現了層次的差別,但沒能抓到具體的結構點。應該加強對結構的理解和分析,搞懂各部分關系,并用明、暗體現這些結構關系,這樣,作品才能畫得結實和實在。
僵 :造成僵的毛病主要是對于物體結構的理解不口表現過于機械,缺乏靈活性,對物象的形體摳得太死、太概念化,沒有表現出物體在空間中的虛實變化。糾正的方法是除了對結構與明暗關系作理解十生的分析外、還要抓住物象在特定光源下的變化關系,同時,對那些關鍵性的結構細節(jié)的微妙變化也要牢牢抓住。“盡廣大,致精微”,這樣才不致流于概念化和僵化。
相關推薦: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