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網旗下頻道:湖北高考網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務 ,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試院為準。

湖北自考網

湖北高考
高考首頁 高校信息 高考動態(tài) 高考分數線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報考
高考專題:
湖北高考報名須知 考試時間 考試政策 考試大綱 考場查詢 成績查詢 錄取結果查詢 分數線預測 招生簡章 高考院校 報考答疑 高考百科
湖北高考網 > 高考輔導資料 > 湖北語文輔導 > 2015年湖北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檢測:《古典詩詞鑒賞》1網站地圖

2015年湖北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檢測:《古典詩詞鑒賞》1

來源:湖北自考網 時間:2015-04-10


湖北2015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檢測:《古典詩詞鑒賞》1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緊張備考中,湖北高考網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檢測,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幫助。

  1.(15屆廣東廣州市第六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檢)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和李上舍冬日書事

  [宋] 韓駒

  北風吹日晝多陰,日暮擁階黃葉深。倦鵲繞枝翻凍影,飛鴻摩月墮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覓,與老無期稍見侵。顧藉
②微官少年事,病來那復一分心?

  【注】
①這首詩是詩人因獲罪被貶分寧縣令時所作。
②顧藉:顧念。

  【小題1】請對首聯中的“擁”字進行賞析。(3分)

  【小題2】請結合全詩,分析“倦鵲”“飛鴻”兩個意象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案】

  【小題1】“擁”字在句中是“擁抱”的意思,(1分)運用擬人手法,(1分)展示出一幅落葉紛紜緊貼臺階的畫面,營造了冬日里陰冷凄寒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愁苦悲涼的心情。(1分)(或:“擁”字在句中有“聚集、堆積”之意,(1分)與“深”字緊密配合,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1分)描繪出落葉滿階、緊貼階前的情景,營造了陰冷凄寒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愁苦悲涼的心情。(1分))(3分。字義1分,手法1分,效果1分。)

  【小題2】烏鵲在冬夜里繞枝翻飛,欲求棲息卻無枝可依,呈現出疲倦、疲憊的情態(tài);(1分)鴻雁掠過清冷的月亮,投下一聲孤獨悲切的哀鳴,(1分)詩歌借景抒情(1分),借“倦鵲”、“飛鴻”表現了詩人在貶謫中孤苦無依的處境和困頓失意的心情。(1分)(4分。兩個意象解說各1分,手法1分,感情1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煉字題,煉字類題目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該字的字典義+臨時語境義,該字使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效果,該字所傳遞的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

  試題分析:頷聯續(xù)寫冬夜倦鵲、飛鴻的活動。“倦”字不但寫出覓枝的烏鵲困憊的情態(tài),而且表現出其長時間求棲息卻無枝可依,翻飛繞枝的孤凄處境。下句寫飛鴻高翔,掠過清冷的月亮,發(fā)出一聲哀鳴。“摩”“墮”分別從視覺和聽覺著力刻畫,不但描繪出聲音自高而下,而且傳出心驚神凄的感受。倦鵲與飛鴻象征著貶謫中的詩人孤孑無依的身世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5.(15屆廣東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調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野步 周密

  麥隴風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

  【小題1】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請你簡析依據。(3分)

  【小題2】歷來詩評家認為第三句中“羨”字用得好,請作分析。(4分)

  【答案】

  【小題1】(3分)春季。(1分)“東風”習慣上指春風;(1分)麥隴翠綠、青蛙鳴叫、蝴蝶飛舞、花草繁茂,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1分)

  【小題2】(4分)“羨”字領起了后兩句,對(“無事”“爛醉”)的蝴蝶的羨慕(1分)表現了詩人向往悠閑自在(1分)、被大自然美景陶醉的心情(1分),移情于物,景中含情(1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本題可抓住有季節(jié)性特征的意象來分析。麥田是如草地般的綠色,春天東風吹,麥田里一陣翠浪軟軟向遠方飄去。新生的青蛙盡情歡叫野地一對蝴蝶飛舞,它們忽高忽低,好像喝醉了酒一樣,留戀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此詩的妙處在最后兩句。本來蝴蝶舞姿蹁躚,應十分清醒才是,可詩人偏偏認定它們的舞蹈是喝醉酒導致的。推其情理,詩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麥,耳聽新蛙,時感東風拂體,早就恨不得醉倒在這暖暖的春風里了。詩人將這種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斷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羨”,更顯得詩人對春日野景陶醉無窮。【小題】請結合后兩聯簡析詩人的思想感情。(3分)

  【小題1】詩人采用了反襯(襯托)的手法寫出了環(huán)境的幽靜。(2分)水面上泛起了粼粼波光,原來是月亮慢慢升了上來;花朵悠悠飄墜,是因為有風兒在輕輕拂過。(1分)詩人通過對景物細微變化的感知來突出了環(huán)境的幽靜。(1分)詩人并沒有因身處僻地而消極避世,依然是熱愛生活,甚至饒有興味的想享受農耕生活的快樂;(1分)盡管缺少知己,無人賞識,但在黃昏的寧靜中心情反而不平靜,(1分)并激發(fā)了他的意興,他志向遠大,思想飛向了外面的廣闊世界。(1分)詩歌頷聯描寫的水、月、花、風等意象,均是動態(tài)描寫,但體現的卻是環(huán)境的幽靜,因為只有如此幽靜,作者才能感知如此細微的變化。“僻地”“少儔侶”;后兩聯明確地表白了詩人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流露出居“僻地”“少儔侶”卻對生活充滿熱愛且志向遠大的思想感情。在這黃昏的寧靜中,詩人的心情反而不平靜,“發(fā)興自江城。”詩人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詩人的思想正在從這里騰飛,向著外面的廣闊世界。“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題步驟為:總說;全詩(詩歌的某些句子)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具體的意象、詩句進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達思想情感時用了表達技巧,要點明。1.流人:流落江湖的樂人;2.這首詩作于王昌齡晚年赴龍標貶所途中。

  【小題1】詩中景物表現的是什么季節(jié)?景物描寫構成了怎樣的環(huán)境?表現出作者怎樣的心情?(5分)

  【小題2】有人說,是個的第三句“嶺色千重萬重雨”與全詩關聯不大。你同意這種說法嗎?(6分)

  【答案】

  【小題1】(1)楓林暗示了是秋季。(1分)(2)孤舟、微風、楓林三個意象集中構成了一片肅殺、凄涼的意境。(2分)(3)表現了作者深深的愁情。(2分)

  【小題2】不同意。此句不僅寫嶺色,也兼寫箏聲。不僅是視覺形象,也是音樂形象。(2分)“千重”“萬重”的重疊,給人以樂音繁促的暗示,對彈箏人的復雜心緒也是一種暗示。(分析4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首句寫景,并列三個意象(孤舟、微月、楓林)。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本有借月光寫客愁的傳統(tǒng)。而江上見月,月光與水光交輝,更易牽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齡似乎特別偏愛這樣的情景:“億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行到荊門向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等等,都將客愁與江月聯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寫的這種意境,“愁”字未明點,是見于言外的。“楓林”暗示了秋天,也與客愁有關。這種闊葉樹生在江邊,遇風發(fā)出一片肅殺之聲(“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真叫人感到“青楓浦上不勝愁”呢。“孤舟微月對楓林”,集中秋江晚來三種景物,就構成極凄清的意境(這種手法,后來在元人馬致遠《天凈沙》中有最盡致的發(fā)揮),上面的描寫為箏曲的演奏安排下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此情此境,只有音樂能排遣異鄉(xiāng)異客的愁懷了。彈箏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場。 “分付”同“與”字照應,意味著奏出的箏曲與遷客心境相印。“水調子”本來哀切,此時又融入流落江湖的樂人(“流人”)的主觀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遷謫者內心的共鳴。這里的“分付”和“與”,下字皆靈活,它們既含演奏彈撥之意,其意味又決非演奏彈撥一類實在的詞語所能傳達于萬一的。它們的作用,已將景色、箏樂與聽者心境緊緊鉤連,使之融成一境。“分付”雙聲,“鳴箏”疊韻,使詩句鏗鏘上口,富于樂感。詩句之妙,恰如鐘惺所說:“‘分付’字與‘與’字說出鳴箏之情,卻解不出”(《唐詩歸》)。所謂“解不出”。乃是說它可意會而難言傳,不象實在的詞語那樣易得確解。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

  試題分析:次句剛寫入箏曲,三句卻提到“嶺色”,似乎又轉到景上。其實,這里與首句寫景性質不同,可說仍是寫“鳴箏”的繼續(xù)。也許晚間真的飛了一陣雨,使嶺色處于有無之中。也許只不過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層層山嶺好象迷蒙在霧雨之中。無論是哪種境況,對遷客的情感都有陪襯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樂造成了這樣一種“石破天驚逗秋雨”的感覺。“千重萬重雨”不僅寫嶺色,也兼形箏聲(猶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僅是視覺形象,也是音樂形象。“千重”、“萬重”的復疊,給人以樂音繁促的暗示,對彈箏“流人”的復雜心緒也是一種暗示。在寫“鳴箏”之后,這樣將“嶺色”與“千重萬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敘寫、關聯詞語,造成詩句多義性,含蘊豐富,打通了視聽感覺,令人低回不已。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15屆河北石家莊二中8月考試)閱讀詩歌,完成后面問題。(共13分)

  四時田園雜興

  宋 ·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題1】“兒女各當家”指 。(3分)

  【小題2】詩作一、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5分)

  【小題3】寫幼童“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細節(jié),意在表現什么?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小題1】村莊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動擔負起田間和家庭的農活。

  【小題2】詩人寫的是農村見聞(2分),以白描的手法(1分),描繪出春耕季節(jié)男耕女織、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2分)。

  【小題3】一是表明農家孩子從小便養(yǎng)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2分),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襯托出農民的辛苦和繁忙(2分),流露出詩人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主要根據“兒女各當家”一語的上文:“晝出耘田夜績麻。”這就是“各當家”的具體內涵。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可結合詩題和全詩內容分析。詩題為“四時田園雜興”,指出了詩歌寫的是農村見聞。詩句描繪了農忙時節(jié)農村男女老少一起忙碌的景象,用的是白描的手法。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3】

  試題分析:回答此題,要結合此句上文“童孫未解供耕織”一語分析。“童孫未解”的是“供耕織”,即還不了解生活的艱辛和勞動的辛苦,因此他們“也傍桑陰學種瓜”,這既表現了農村兒童從小便養(yǎng)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也襯托出農民的辛苦和繁忙。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0.(15屆河北石家莊二中8月考試)閱讀詩歌。完成后面問題(共6分)

  溪興

  杜荀鶴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蓬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有人說,這首詩表現了“溪上人”閑適的心情和隱逸的樂趣。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結合詩的內容作簡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1分)。詩句寫出了詩人在深山僻水、風風雨雨的環(huán)境中,形單影只,以酒為伴的孤零心境。垂釣者是孤寂的,營造的氣氛是凄涼的(3分)??此崎e適自樂的背后,隱藏著孤獨寂寞的心情;瀟灑曠達的背后,隱含著無可奈何的情緒。

  【解析】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性題目。回答此題,主要在于分析此詩中詩人是不是表現了“閑適的心情和隱逸的樂趣”。詩題雖然為“溪興”,但從全詩看,又是山雨,又是溪風,再加獨酌。詩人在這深山僻水、風風雨雨的環(huán)境中形單影只,以酒為伴,氣氛是凄涼的,心情是孤獨的。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1. (15屆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試)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小題。

  青玉案·送山谷弟貶宜州

  黃大臨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曉別吾家黃叔度。弟兄華發(fā),遠山修水,異日同歸處。

  樽罍飲散長亭暮。別語纏綿不成句。已斷離腸能幾許?水村山館,夜闌無寐,聽盡空階雨。

  注:黃大臨,黃庭堅之兄。此詞是詞人在黃庭堅被貶宜州時所作。

  【小題1】詞的上片從哪些方面表現了詞人的離別之痛?請簡要概括。 (5分)

  【小題2】詞的下片使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6分)

  【答案】

  【小題1】
①路途的艱難遙遠;(2分)
②環(huán)境的凄涼慘淡;(2分)
③兄弟年老,相會無期。(1分)

  【小題2】前兩句實寫送別的情景:長亭餞別,直至日暮;別語纏綿,語無倫次。(2分)后四句虛寫別后的孤寂,山谷弟夜宿旅店,聽雨打空階,無法入睡。(2分)別后的孤寂,更加襯托了現實中送別的傷感。(2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上片寫離別在即。“千峰百嶂宜州路”,點明山谷被貶宜州事,“路”字表明已經登程。生離死別乃既成現實,已無可挽回。“千峰百嶂”實寫道路崎嶇坎坷,通往宜州道路之多山。語似平易,實即沉痛。山谷貶黔州時,黃大臨親送貶所。山谷《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詩云:“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痛苦經歷喚起的回憶,不寒而栗。“天黯淡,知人去。”蕭瑟凄清、使人愁緒頓生的環(huán)境,襯托了詞人愁腸百結、悲憤欲絕的心情,創(chuàng)造了濃郁的別離氣氛。“曉別吾家黃叔度”是發(fā)自心靈深處的呼喊。骨肉之情,手足之誼,屢遭挫折和磨難,親弟弟又一次被“投荒萬死”(《山谷詩集·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語),怎能不發(fā)出揪心之疼,從“天黯淡”至“曉別”,反映詞人忍受痛苦的煎熬已經徹夜不眠。縱鐵石心腸,讀至此不能不為之涕下。“弟兄華發(fā)”是實指,時山谷58歲,黃大臨當長數歲,均已垂垂老矣。兩位老人怎能承受得了如此重大的打擊,“遠山修水”與“千峰百嶂”相呼應,給人道路險阻、途程遙遠之感。疲憊憔悴的詞人,背著沉重的負擔,拖著滯緩的腳步,在盤曲的荒山僻嶺中艱難困苦地行走著……其凄苦情狀,歷歷在目。“異日同歸去”長歌當哭,字字血淚,兄弟之間無緣今世相會,重逢只能九泉之下,語極悲愴。山谷經過長途跋涉,到宜州后僅一年,便懷著冤憤與世長辭了。“異日同歸去”竟成為兄弟間的訣別之辭。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

  試題分析:下片寫別筵及別后難挨時日。“長亭”指送別之處。“樽罍”指酒,借酒澆愁而已。其實,山谷是不飲酒的,“老夫既戒酒不飲,遇宴集,獨醒其旁”(《西江月》詞題序)。“散”字下得巧妙,交代了別筵難離難分的場面。通宵達旦,不云迎來曉色,而云“飲散”去“暮”色,正是景為情設,情由景生。山谷為宋詩大家,大臨亦善詩詞,如今卻“別語纏綿不成句”,足見悲憤之極,這是無聲的抗議。一貶再貶,身處荒陲,何況又是以衰老之身,備經拂逆,手足睽離,故云“已斷離腸”。“能幾許”是大聲的呵責,是涕淚縱橫的長嚎。“水村山館,夜闌無寐,聽盡空階雨。”是想象兄弟離別后,思緒難排,只得聽雨聲來挨時日。暗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但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盡”字語極沉痛。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結束
特別聲明:1.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trillionsbussine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考試交流群 獲取擇校方案
考試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專升本院校 資格證 其它熱門欄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