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2015年高考歷史測試: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文藝長廊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緊張備考中,湖北高考網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歷史測試題,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幫助。
一、選擇題
1.“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細絹)帛者,謂之為紙??V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后漢書·蔡倫傳》)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據材料能得出“蔡倫是造紙術的發(fā)明者”這一結論
B.材料說明文字記載是我們得出歷史結論的首要依據
C.人們的需求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原因之一
D.對原料的選擇和降低造紙的成本沒有關系
解析:C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A項錯誤;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造紙,比用縑帛更便宜,對原料的選擇降低了造紙的成本,D項錯誤;此材料屬于二手材料,實物材料是得出歷史結論的首要依據,B項錯誤。
2.(2013玉溪摸底)15世紀時梵蒂岡一個圖書管理員說:“過去稀有而索價上百金幣的書籍,現在只要二十金幣,不論古今,罕有人類發(fā)明之重要堪與媲美。”這里說的“發(fā)明”是指( )
A.造紙技術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裝訂書籍
解析:C 本題考查古代中國四大發(fā)明對歐洲的影響。據題干中“上百金幣的書籍,現在只要二十金幣”等信息,并結合題干中“15世紀”判斷,C項為正確答案。
3.(2014湖北聯考)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諭廣訓》規(guī)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屬不經,因其人通曉歷數,故國家用之。爾等不可不知也。”此規(guī)定( )
A.表明清朝實行了寬松的宗教政策
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識傳入中國
C.表明清朝高度重視西方先進科技
D.有利于“東學西漸”
解析:B 從材料信息看,雍正認為,西洋教屬于“不經”之教,但洋人通曉歷法,因而任用,故A項不正確。任用洋人參編歷法并不能說明清朝高度重視西方其他先進科技,故C項不正確。材料中的規(guī)定有利于“西學東漸”,故B項正確,D項不正確。
4.(2013平頂山月考)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中提出:“他們固然沒有把個人與社會人分開,也沒有把社會人與整個自然界分開。或是他們向來主張,研究人類的唯一適當對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儒家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并反對對技術做科學的解釋與推廣。”對李約瑟這段話的理解,準確的是( )
A.個人與社會人、自然界是無法分開的
B.研究人類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國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與推廣,影響了科技的發(fā)展
D.對自然界的研究是無法窮盡的
解析:C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特點。材料指出儒家“研究人類的唯一適當對象就是人本身”,“儒家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并反對對技術做科學的解釋與推廣”,說明儒家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與推廣,影響了科技的發(fā)展。
5.(2013佛山檢測)文字是一定時期社會的產物。古代漢字“羣”(群)結構是:君在羊(百姓)的上邊,以下解釋正確的是( )
A.“君”字體現了君權神授
B.“羣”字與“民貴君輕”有著根本的區(qū)別
C.“羊”字說明了人民群眾處于被統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學的產物
解析:C 材料中“羣”(群)字意為君主處于百姓之上。君權神授是說皇帝的權力來源于上天,代表上天統治人間,因此A項不符合題意;B項二者根本上都是維護地主階級利益;D項顯然在時間上與材料不符,“羣”字很早已經產生。
6.《說文解字》釋讀為:“大冊也。”今人認為似手捧冊置于架上。該釋讀與下列記錄文字信息材料相關的是( )
A.甲骨 B.絲帛
C.竹木簡 D.石碑
解析:C 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字的認識。從材料信息可看出,材料對題中文字的解釋是“似手捧冊置于架上”,而“冊”作為象形文字,明顯與竹木簡有關,故此題答案為C。
7.(2014汕頭模擬)下圖說明( )
A.三教合流成為社會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沖突不斷加劇
C.藝術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來文明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
解析:D 題干材料說明中國傳統繪畫中融入了外來宗教故事,說明外來文明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與融合,D項正確。A項材料無體現,B項中“沖突”、C項中“世俗化”說法均錯誤。
8.(2013廣東聯考)以黃公望為代表的所謂元四家主張“逸筆草草”“不求形式”,詩文印信入畫,詩畫相聯,其畫作多表現“隱居”“出世成仙”的情感??芍洚嬜鲬獙儆? )
A.山水畫 B.人物畫
C.文人畫 D.風俗畫
解析:C 材料中“逸筆草草”“不求形式”“詩文印信入畫,詩畫相聯”“表現……的情感”與文人畫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強調表現個性,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的特征相符。故選C。
9.(2014莆田質檢)《墨子·公孟》中說:“儒者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弦《詩三百》,誦《詩三百》”?!冻o·離騷》《九章》中《涉江》等篇的末節(jié)都有“亂曰”,“亂”既是內容的總結,也是標識音樂的末章。這說明先秦文學具有( )
A.綜合性 B.創(chuàng)始性
C.隨意性 D.寫實性
解析:A 從材料可以看出《詩三百》(即《詩經》)可歌、可舞、可弦、可誦?!冻o·離騷》等篇都有標識音樂的末章,表明先秦文學具有綜合性。
10.(2013哈師大附中摸底)有學者認為:宋代以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城市的繁榮,庶民成為推動城市大眾文化的主流,出現一種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屬于“庶民文化”范疇的是( )
A.風俗畫 B.心學
C.宋詞 D.明清小說
解析:B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讀信息的能力。心學的理論性、思辨性較強,屬于士大夫哲學,故不屬于“庶民文化”,答案為B。
11.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它用趨于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zhèn)?rdquo;的藝術境界。下列關于京劇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道光年間,出現“徽漢合流”局面
B.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
C.京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戲曲的成熟
D.京劇以表演歷史故事為主,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解析: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雜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C項錯誤。A、B、D三項都是關于京劇的正確說法。
12.(2013涼州一模)“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幾更時萬古千秋”,這些詩句是對下列中國哪種傳統藝術特點的描述( )
A.魔術 B.繪畫
C.戲劇 D.雜技
解析:C 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歷史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正確判斷的能力。題干中詩句是對中國戲劇形象生動的描述,體現了戲劇場景的虛擬化。
二、非選擇題
13.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個激蕩的時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科學院院士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tài)。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yè)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
材料二 北宋興起的新儒學講究由心而發(fā),格物致知,在文學藝術和社會生活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蘇軾認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缺)一,不為成書也”,強調書法的精神氣度,他還認為,“我書意造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北宋宮廷畫院曾出過一道考題:“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獲得第一名的畫作,畫著船夫躺在船尾,獨自吹著笛子。畫家要表達題中的“無”,是“非無舟人,只無行人”。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觸處皆是。暑往寒來,川流山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之類,無非這理。
——《朱子語類》
材料四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
(1)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宋朝的科技發(fā)展“已呈巔峰狀態(tài)”及對世界文明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新儒學的產生對宋代文人書法、繪畫的影響。
(3)理學又被稱為“新儒學”,據材料三說明其“新”在何處。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贄對統治階級極力推崇的新儒學大加鞭撻,痛斥孔子為“庸眾人類”。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李贄這樣做的社會原因。
(4)結合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學藝術等某一方面的新變化論證材料四的觀點。
解析:第(1)問考查宋朝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發(fā)展及對世界文明的影響,據教材解答即可。第(2)問據材料二第一段可看出在理學的影響下書法更強調精神氣度,第二段則表明繪畫更注重意境。第(3)問據材料三中“天理流行,觸處皆是”“無非這理”分析“新”的含義。李贄鞭撻新儒學的社會原因可結合教材中明代晚期進步思想產生的背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4)問據教材中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學藝術等某一方面的成就,說明材料觀點即可。
答案:(1)活字印刷術推動了世界文化的傳播;火藥廣泛應用于軍事,幫助西方資產階級在近代戰(zhàn)勝封建專制;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在地理大發(fā)現(或新航路開辟)中起了重要作用。
(2)影響:理學的興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內心的修養(yǎng),反映在書法上就是強調精神氣度,繪畫上更加注重意境。
(3)“新”的表現:把“理”和儒家傳統道德結合起來(或把儒家傳統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社會原因: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新儒學進一步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或反映了當時人們追求個性自由發(fā)展的愿望)。
(4)科技:戰(zhàn)爭頻繁,促進火藥和火藥武器的發(fā)展(海外貿易、航海發(fā)展促使指南針用于航海;“重文輕武”使得讀書參加科舉考試盛行,催生了活字印刷術)。
思想: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使得儒學發(fā)展為理學。
文藝:商品經濟發(fā)展和市民階層興起使宋詞(書法、民俗畫)等市民文化興起(文人山水畫的興起反映了文人階層的壯大,理學興起)。(回答某一方面即可)
14.(2013安溪、德化聯考)法國歷史學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學》中稱:“歷史不僅是政治史、軍事史和外交史,而且還是經濟史、人口史、技術史和習俗史;不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歷史,而且還是所有人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東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搏、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
材料二 梨園演戲……兩淮鹽務中尤為絕出。例蓄花、雅兩部、以備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為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統謂之亂彈班。
——(清)錢泳《履園叢話》卷十二
材料三 金閶(今蘇州城西南)商賈云集,宴會無時,戲館數十處,每日演劇。
——(清)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鄰里聚談,父誡其子,兄勉其弟,多舉戲曲上之言詞事實,以為資料,與文人學子引證格言、歷史無異。
——高勞《東方雜志·農村之娛樂》卷十四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據材料一、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戲曲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兩部”不斷融合兼收,最終導致哪一劇種的形成?依據材料三、四概括戲曲的主要社會功能。
(4)在新史學理念的影響下,商人、戲曲及民間生活進入史學家的視野,這表明史學研究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解析:第(1)問結合教材基礎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通過三則材料可以看出商業(yè)及城市的發(fā)展推動了戲曲的發(fā)展,而市民階層壯大,其對文化娛樂的需要也是戲曲文化獲得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第(3)問第一小問考查京劇的形成;第二小問通過材料三可以看出戲曲具有休閑娛樂功能,材料四“父誡其子”“兄勉其弟”等則反映了戲曲的社會教化功能。第(4)問從設問即可看出史學研究增加了新的內容,緊扣此點回答即可。
答案:(1)娛樂演藝場所。
(2)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
(3)京劇;休閑娛樂功能,社會教化功能。
(4)史學研究領域拓寬。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