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網(wǎng)旗下頻道:湖北高考網(wǎng)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務 ,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試院為準。

湖北自考網(wǎng)

湖北高考
高考首頁 高校信息 高考動態(tài) 高考分數(shù)線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報考
高考專題:
湖北高考報名須知 考試時間 考試政策 考試大綱 考場查詢 成績查詢 錄取結果查詢 分數(shù)線預測 招生簡章 高考院校 報考答疑 高考百科
湖北高考網(wǎng) > 高考輔導資料 > 湖北高考文科綜合輔導 > 2015年湖北高考歷史測試: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網(wǎng)站地圖

2015年湖北高考歷史測試: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

來源:湖北自考網(wǎng) 時間:2015-01-20


湖北2015年高考歷史測試: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緊張備考中,湖北高考網(wǎng)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歷史測試題,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幫助。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明清兩代的皇室宗親觸犯國法,由宗人府按皇室家法處置。宗人府一度成為連皇帝也要禮敬三分的超然機構。它既管皇室人丁戶籍,也管皇室祭祀禮儀,還包攬皇室的教育后勤,儼然一個獨立的小政府。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明清時期的皇族犯法與民同罪

  B.宗人府是權力很大的政府機關

  C.宗人府負責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動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解析:C 從材料中宗人府“既管皇室人丁戶籍,也管皇室祭祀禮儀,還包攬皇室的教育后勤”,可知其負責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動。皇室宗親觸犯國法,由宗人府按皇室家法處置,說明A項錯誤;宗人府不是政府機關,B項錯誤;中國封建社會皇帝至上、皇帝獨尊,說明D項錯誤。

  2.(2013長沙三模)宋代地方各路同設轉運司、提刑司、安撫司等,明代行省同設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設巡撫、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這說明朝廷對地方設官的指導思想是(  )

  A.分割權力,相互制約 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C.專業(yè)分割,各為其主 D.分割相權,強化專制

  解析:A 中國古代解決地方威脅、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分散地方的權力,通過分權得以集權,而題干地方機構的設置演變就體現(xiàn)了該特點。

  3.(2014南平質檢)羅馬法規(guī)定:確定或解決某些法律關系要以住所為標準……住所受法律的保護,侵犯住所的要受法律制裁。這說明羅馬法(  )

  A.以住所作為唯一的立法標準

  B.專門立法保護公民的住所

  C.以住所作為擔任要職的依據(jù)

  D.重視保護個人的私有財產(chǎn)

  解析:D “住所”是公民個人的私有財產(chǎn)。羅馬法保護住所不受侵犯,體現(xiàn)了其對保護個人私有財產(chǎn)的重視。A、C兩項與史實不符。B項偏離了材料的主題。

  4.(2013海淀模擬)某學者在分析某一重大歷史事件產(chǎn)生時這樣論述:“此舉若成功,王權的擴張就會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喚一個克倫威爾。”該歷史事件是(  )

  A.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爆發(fā) B.光榮革命

  C.頒布《航海條例》 D.責任內閣制形成

  解析:B 由材料可知該歷史事件阻止了英國王權的擴張,又避免了專制人物的出現(xiàn)(克倫威爾在英國共和國時期建立了軍事獨裁統(tǒng)治),由此可知其為光榮革命。

  5.(2013咸陽一模)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三條規(guī)定:“士兵在和平時期,非經(jīng)房主許可不得駐扎于任何民房;在戰(zhàn)爭時期,除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外亦不得進駐民房。”其基本精神是(  )

  A.嚴明軍隊紀律 B.維護法律尊嚴

  C.保護私有財產(chǎn) D.調節(jié)軍民關系

  解析:C 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是資本主義國家立法的基本原則,民房是公民私有財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實際反映了美國法律保護私有財產(chǎn)不受侵犯。

  6.(2013唐山二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面對西方的嚴峻挑戰(zhàn),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延誤了20年。主要原因在于(  )

  A.林則徐等改革派的退讓

  B.頑固派的阻撓

  C.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

  D.國人對世界趨勢認識不明

  解析:D 本題首先可以用排除法,A項不符合史實,C項發(fā)生在185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可以排除。B項不是主要原因,D項是主要原因。

  7.(2014廈門模擬)1880年,薛福成寫道:“中國立約之初,有視若守常而貽害于無窮者,大要有二:一則曰,一國獲利各國均沾也。一則曰,洋人居中國而不歸中國官管理也。”在他看來近代條約對中國“貽害于無窮”的條款是(  )

  
①開設工廠  
②協(xié)定關稅

  
③最惠國待遇
④領事裁判權

  A.

②   B.

④   C.

③   D.

  解析:B 根據(jù)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國獲利各國均沾也”指的是片面最惠國待遇,
③正確;“洋人居中國而不歸中國官管理也”指的是領事裁判權,
④正確。因此正確答案為B。

  8.(2013年廣東文綜,16)20世紀30年代前期,“左”傾錯誤領導人把反對資產(chǎn)階級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圖畢其功于一役,使中國革命遭受巨大損失。“左”傾錯誤的表現(xiàn)有(  )

  A.把民族資產(chǎn)階級作為革命對象

  B.堅持國民革命路線

  C.放棄無產(chǎn)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

  D.實行工農武裝割據(jù)

  解析:A 20世紀30年代前期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資產(chǎn)階級應是民主革命的參與者,不是革命的對象,A項是“左”傾錯誤的表現(xiàn);B項是正確的路線;C項是右傾錯誤的表現(xiàn),排除;D項是毛澤東思想的內容,是正確的,排除。

  9.美國學者奈斯比特在《中國大趨勢》一書中,形容中國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為連接紐帶,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領導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參與為結構特征的“縱向民主”,是一種有別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橫向民主”)道路,使中國穩(wěn)定轉型,避免了以往西方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資源浪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國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B.政治協(xié)商是中國民主政治的特點

  C.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無需借鑒西方

  D.“中國模式”應該在世界各國推廣

  解析:B 材料關鍵信息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領導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參與”,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故選B。

  10.(2013南昌期末)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標志。但掌握國家權力的人民代表大會在親自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及監(jiān)督權之余,將國家權力中的行政權、審判權、法律監(jiān)督權等分別委托給政府、法院、檢察院,而全國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則必須對選出的代表、委托的國家機關進行監(jiān)督。這體現(xiàn)了(  )

  A.“雙重委托,雙重監(jiān)督”的原則

  B.直接民主的原則

  C.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D.民主代議制形式

  解析:A 1954年憲法規(guī)定中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采取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采取的代議制,通過選舉代表由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代表大會來管理國家,這是第一重委托。反過來人大要向人民負責,要向選民述職,要自覺接受監(jiān)督。人大及其常委會為了更專業(yè)地管理國家選舉“一府兩院”來行使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人大委托“一府兩院”,是第二重委托。“一府兩院”要向人大報告工作,接受人大監(jiān)督,對人大負責,故是“雙重委托,雙重監(jiān)督”的原則。材料反映了這一特點,故答案為A。

  11.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現(xiàn)在所要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只能是在無產(chǎn)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lián)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共和國。……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項體現(xiàn)了這一主張的是(  )

  A.“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B.抗日根據(jù)地的“三三制”政權

  C.《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

  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解析:C 材料指出了這一共和國的基本特點是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同時是一個“過渡的形式”,只有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最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

  12.1954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章程》有以下部分條款:“三、協(xié)助國家機關,推動社會力量,實現(xiàn)國家關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建設計劃。四、密切聯(lián)系群眾,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群眾的意見和提出建議。”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協(xié)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協(xié)”成為各黨派的聯(lián)合執(zhí)政機構

  C.“政協(xié)”的職能發(fā)生了轉變

  D.“政協(xié)”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解析:C 由材料中的“協(xié)助”“反映群眾的意見和提出建議”等信息判斷,1954年政協(xié)已不再是國家臨時最高權力機關,而是轉變成參政議政、民主監(jiān)督的組織。

  13.(2013湛江一模)有學者認為,20世紀的某一時期中國“革命成了偽善動力,革命成了作惡外衣”。下列言論中體現(xiàn)“作惡外衣”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造反有理,革命無罪”

  C.“打倒列強,除軍閥” D.“民智未開,即以革命開之”

  解析:B “作惡外衣”意思轉換,即是問以下哪一事件對社會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結合所學知識,采用排除法,A項是土地革命時期的土地政策,它調動了農民生產(chǎn)和參軍的積極性,C項是國民革命時期的口號,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進行,D項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主張,它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故排除A、C、D三項,而B項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口號,其提倡以階級斗爭為綱,給社會帶來了深重災難。

  14.(2013茂名二模)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干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一文,強調要敢于沖破阻力,推翻“四人幫”一伙對干部審查中的不實之詞和所作的錯誤結論。該文發(fā)表的直接目的是(  )

  A.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B.為平反冤假錯案作輿論準備

  C.為健全民主法制建設大力疾呼

  D.為改革開放造勢

  解析:B 抓住材料關鍵信息“推翻‘四人幫’一伙對干部審查中的不實之詞和所作的錯誤結論”,可知是要對原來的冤假錯案進行糾正。故B正確。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基礎的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故A錯誤。C、D兩項表述與材料信息不符。

  15.(2013南昌一模)1978年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全國人民在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堅持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同時把原憲法條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修訂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次修憲(  )

  A.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表明憲政建設在曲折中前進

  C.實現(xiàn)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

  D.正式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方略

  解析:B 材料時間為“1978年春”此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由材料信息“堅持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可知1978年修憲仍然繼續(xù)了“左”傾錯誤,A項錯誤。但也有進步,如修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因此這次修憲反映了民主法制建設在曲折中前進。故B正確。C項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D項是在1999年。

  16.(2013長沙一模)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yè)。要發(fā)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jīng)濟和文化事業(yè)、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做主。”這反映了我國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  )

  A.保障人民民主權利

  B.保障人民政治權利

  C.保障人民參政議政的權利

  D.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D 題干一再強調“人民主體地位”,其目的是“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做主”,說明我國民主政治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D項正確;A、B、C三項題干都有涉及,但不符合題干“根本目的”之要求。

  17.俞可平論中國式民主政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意識形態(tài)方面產(chǎn)生了新思想觀念如“以人為本”、人權、法治、公民社會、和諧社會等。新的思想觀念引發(fā)了政治上的變遷,主要表現(xiàn)為(  )

  
①依法治國,并初步建立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 
②推行政務公開,提高政治透明度 
③建立服務政府,改善公共服務質量 
④實行聽證制度和協(xié)商制度,推進決策民主化

  A.



④ B.


  C.


④ D.


  解析:A 題干要求回答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建設。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
①正確,


④在教材中沒有明確表述,但都是新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因此


④也正確。

  18.古希臘被譽為“民主政治的搖籃”,其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對近現(xiàn)代中西方均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下列官員就選舉產(chǎn)生方式而言,與古希臘雅典官員(軍事指揮官除外)的產(chǎn)生方式形式上有相似之處的是(  )

  A.美國總統(tǒng) B.法國參議院議員

  C.中國全國人大代表 D.中國農村村委會主任

  解析:D 古代雅典官吏的產(chǎn)生方式是直接選舉,A、B、C三項的產(chǎn)生方式都是間接選舉產(chǎn)生,只有D項的選舉屬于直接選舉,與古代雅典官吏產(chǎn)生方式相似。

  19.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qū)。在特別行政區(qū)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guī)定”。這一規(guī)定說明了“一國兩制”(  )

  A.構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開放的指導方針

  C.有了法律依據(jù) D.構想得到了成功實踐

  解析:C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將“一國兩制”寫入憲法,說明“一國兩制”有了法律依據(jù)。

  20.(2012年天津文綜,6)“就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從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殘痕,完整而徹底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是(  )

  A.“一國兩制”的提出 B.“九二共識”的確定

  C.中國國際威望的提高 D.中國國力的強大

  解析:D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首先根據(jù)“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消除了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殘痕”,判斷材料所指事件是我國澳門的回歸;其次分析備選項,A項“一國兩制”只是回歸的具體方針,B項“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達成的關于臺灣問題的認識,C項中國國際威望的提高,是建立在國力強大的基礎之上的,排除A、B、C三項。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1.中國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綿延流長,不同時代呈現(xiàn)不同特點,在傳承借鑒中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黃仁宇曾說:“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有人說:“……美國在英國民主制度的基礎上發(fā)展民主制度的歷史對中國意義不大。”

  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來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一文中指出:“新中國60年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延續(xù)過程。改革開放前30年的民主建設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的觀點。“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給中國社會發(fā)展帶來什么深遠影響?(7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觀點?請結合史實說明你的理由。(7分)

  (3)結合改革開放前30年的民主建設成就說明“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6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第(1)問,“說明”的解答要注意選取“明清兩代”與皇帝獨裁相符的史實,“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理由”的解答是關鍵,注意分析辛亥革命受美國影響的有關史實。第(3)問,實際要求回答新中國的三大政治制度。

  答案:(1)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設軍機處。(4分)

  影響:形成了極端君主專制統(tǒng)治,極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3分)

  (2)不同意。(1分)

  理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以美國共和政體為范本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大大推動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實現(xiàn)了中國20世紀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6分)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6分)

  22.(2013大連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毛澤東說:“用和平方法去達共產(chǎn)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假如要一百年,這一百年中宛轉呻吟的無產(chǎn)階級,我們對之如何處置……任其為三分之一資本家所魚肉,其何能忍?”

  ——《新民學會資料》(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資料叢刊)

  材料二 中國是一個具有深厚集體主義政治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在尋求民主的過程中,擴大民眾政治參與的起點只能通過組織型參與形式,而非個人型參與形式。中國共產(chǎn)黨正確認識了中國政治參與的特點,領導、發(fā)動各階層成立相應的各種組織,并幫助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上層小資產(chǎn)階級成立進步的民主黨派。

  ——王兵《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形成及歷史地位》

  材料三 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當代最偉大的社會實踐……中國定將實現(xiàn)一種特殊的民主,這種民主將考慮到這個大國的社會、文化和經(jīng)濟特點。這種亞洲“社會主義民主”所涉及的是史無前例地繼續(xù)思考“孔子的公共倫理”,而不是抽象地復制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國《新德意志報》

  (1)概括材料一中毛澤東關于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認識。(2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在近代追求民主的過程中有了怎樣新的認識?分析其原因。(9分)

  (3)材料三所說的“特殊的民主”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是通過哪些制度來實現(xiàn)的?你如何認識這種“特殊的民主”?(9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問,材料一反映了毛澤東反對以和平的方式過渡到共產(chǎn)主義,主張暴力革命;第(2)問,“新的認識”依據(jù)教材分析歸納,“原因”可從歷史傳統(tǒng)、革命的性質和任務、國民黨的統(tǒng)治、民族危機、中國共產(chǎn)黨成熟等角度綜合分析歸納;第(3)問,首先搞清楚,所謂“特殊的民主”,實際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民主制度,結合具體成就回答即可;“認識”應緊扣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這一主題回答,注意言之有理、持之有據(jù)。

  答案:(1)無產(chǎn)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2分)

  (2)認識:聯(lián)合民主黨派參與政治,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擴大民主范圍。

  原因:中國的集體主義政治文化傳統(tǒng);民主革命的性質和任務;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民族危機的加深;民主黨派的建立及發(fā)展;中國共產(chǎn)黨不斷成熟壯大等。(任意答出4點即可)(9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認識:立足國情,借鑒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社會主義民主是中國人民歷史的選擇;社會主義民主豐富了民主的內涵;社會主義民主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9分)

結束
特別聲明:1.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wǎ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wǎng)(trillionsbussine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wǎng)為準!
考試交流群 獲取擇校方案
考試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專升本院校 資格證 其它熱門欄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