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逐步發(fā)放全國異地高考方案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近日透露,關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匾獏⒓由龑W考試的意見國務院已同意,將適時發(fā)布。
7月5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為河南省高校的校長書記作了一場關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報告會。在會上,他談到了目前社會關注的高等教育熱點問題。
新聞點: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異地高考方案將發(fā)布
現(xiàn)在,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已基本解決。但在流入地上完小學初中后,高中怎么上,大學怎么考?這個問題,擺在了很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面前。
有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出生,在流入地上幼兒園,并且從幼兒園一直上到初中。
杜玉波說,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的問題教育部也很關注。
最近,4部委即將出臺一個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匾獏⒓由龑W考試的意見。
目前,我國有2.5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的子女也隨遷進城或在流入地出生。據(jù)統(tǒng)計,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有1260.97萬人,其中在小學就讀的有936.74萬人。
“這個問題很復雜,十幾個省分省出題,且課本也不一樣。”杜玉波說,最近,關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匾獏⒓由龑W考試的意見國務院已同意,將適時發(fā)布。
他透露,這個意見肯定會根據(jù)城市功能定位、產(chǎn)業(yè)布局、城市資源承載能力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連續(xù)就學的年限來確定具體方案。
疑問點:
異地高考破冰,如何防止投機?
在北京,當教育部對異地高考明確表態(tài)以后,一方面是備受折磨的非京籍家長看到一絲曙光,一方面是一些北京戶籍家長擔心自己孩子的競爭會加劇,有些網(wǎng)上討論甚至言詞激烈。
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計劃指標投放不均,全國各省(區(qū)、市)有高考分數(shù)“高地”“低地”之分。一些以北京、上海、天津為首的大城市,因為高等教育資源集中,歷年來考生錄取率較高。而一些人口較少、錄取率較高的西部省份也嚴防“高考移民”。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擔心異地高考政策一旦出臺,會引發(fā)很多“投機者”奔赴“低地”,甚至引發(fā)新一輪“高考移民”。由此,異地高考放開多大程度,門檻多高成為最集中的兩個焦點。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經(jīng)透露,門檻設置應該考量下列因素:流動人口在輸入地的居住時間長短、納稅情況以及隨遷子女在輸入地的教育完整性。
在京籍家長聚集的E度論壇網(wǎng)上有人發(fā)問:“什么是父母有‘工作’,誰來界定?連續(xù)納稅、固定住房,這些由哪個部門來審核,會不會將來又催生一個辦各種手續(xù)的黑色鏈條?”
專家認為,這些京籍家長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也是管理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如果把連續(xù)學籍的期限合理拉長,就會扼制一部分投機行為。關鍵是要盡快出臺政策,否則永遠邁不出第一步。
關鍵點:
解決根本在于戶籍制度改革
長期以來中國高校招生按地域劃分指標,不同省份之間高考錄取率相差很大。在北京、上海,學生考取重點大學的幾率,比山東、河南等地高出很多。“改革的關鍵,不是山東這樣的分數(shù)‘高地’的舉措,而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分數(shù)‘低地’的改革。”一位專家說。
“解決‘異地高考’問題,涉及地方政府利益、教育行政部門利益、高等學校利益、本地戶籍人口利益和外來人口利益等諸多現(xiàn)實利益糾纏與博弈。”學者熊丙奇說。
另一位專家認為,“異地高考”難以解決的根本還是在于戶籍制度。“高考改革不是獨立行軍,教育的發(fā)展還要依靠資源投入、社會保障、監(jiān)管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
●新聞落地
山東率先實行“異地高考”
山東省已在全國率先突破高考戶籍限制,從2014年起將允許非戶籍考生在山東參加高考。對此,教育部長袁貴仁表示,教育部的異地高考改革方案與山東出臺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山東省教育廳一位負責人稱,山東并不是無條件允許所有外省非山東戶籍考生可以自由地到山東參加高考,而是規(guī)定了相應的前置條件,“凡在我省高中階段有完整學習經(jīng)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馮永剛副教授認為,山東之所以敢于打破戶籍限制,推行“異地高考”改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山東歷年來高考門檻較高,競爭激烈,對外省考生的吸引力不大,因而推行這項改革的壓力不大?! ?/p>
●言論 中國高等教育要害是質量不高
◎“我國是教育大國,但還不是教育強國,也不是高等教育強國。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表現(xiàn)為4個方面。一是人才培養(yǎng)質量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要求有差距;
二是學科專業(yè)結構與區(qū)域發(fā)展、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要求有差距;
三是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與國際競爭要求有差距;
四是高等學校辦學和自我管理能力與建設現(xiàn)代大學制度有差距。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我認為是發(fā)展不夠科學,要害是質量不高。”
◎“衡量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看什么?不應看學校規(guī)模有多大,而要看‘產(chǎn)品’質量怎么樣。”
◎“高考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怎么考的問題。”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