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自考筆記:中國文化概論簡答題
(1)關于“文”的解釋:①“文”的本義是“錯畫”,也就是花紋。②“文”的引申義:在人類認知領域,“文”引申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養(yǎng),與表示先天素質的“質”相對;在政治領域,“文”引申為“文治教化”,主張利用禮樂教化提高人們的修養(yǎng)而使國家安定,與訴諸軍事征服他國的“武功”相對;在天文和人文的區(qū)別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現象和規(guī)律,人文指的是社會現象和規(guī)律。
(2)關于“化”的解釋:“化”的本義是改易,既包括從無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文化”合起來的解釋:中國經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養(yǎng)與精神、物質的創(chuàng)造。
二、為什么說中國文化屬于國別文化?
(1)它有著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上古的青銅文化,各民族共同開發(fā)了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
(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滲透、互相促進,有許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
(3)漢民族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中起主導作用,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文化,它在共同體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中起到了團結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三、什么是兩個文化層面,它們的相互關系如何?
兩個文化層面指上層文化與底層文化。
(1)上層文化:指宮廷文化與上層文人所創(chuàng)造、擁有的文化。
(2)底層文化:指民間文化,即不依賴于統治階級的廣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創(chuàng)造、擁有的文化。
(3)兩個文化層面的關系:兩個文化層面就其來源,都是原始文化的傳承,它們雖在后代有所分化,產生了差異甚至對立,但深究其內在的精神又相互關聯、互相補充。民族文化與國別文化都是由這兩個文化層面聯合構成的。兩個文化層面缺一不成其為完整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是兩個層面文化精華的苦奉。
四、為什么說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
(1)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文化的歷史傳播:上層文化是以文字典籍為媒體的,而底層文化主要靠口頭傳承。以文化的特質變化為前提,用有關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為界限,文化流變的歷史階段劃分是可以操作的。
(2)我們說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存在、變異、發(fā)展,從而具有某一時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歷時傳承的過程中積淀并確立了自身的傳統。
五、簡述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的區(qū)別。
中國古代文化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它是對文化的時代劃分;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六、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性質是什么?
中國文化概論課立足于用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問題進行介紹和闡釋。在中國文化領域里,它不僅要關注一切上層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層民俗文化的諸多成果。它是一門兼顧歷史的關于中國國別文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課程,是中國傳統文化學的人門課程。
七、簡述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基本內容。
(1)有關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國文化概論在文化的外延問題上與大文化的概念一致,但在對具體問題的論述上盡量注意從人文精神的角度出發(fā)。
(2)中國文化賴以存在的地理環(huán)境。本課程所闡述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就曾經影響中華文化發(fā)生發(fā)展的比較穩(wěn)定的地理概況而言,不是某一個歷史時期具體地理環(huán)境的描述。
(3)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脈絡以及決定歷史發(fā)展的諸因素。文化發(fā)展本當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于文化發(fā)展與中國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本課程闡述歷史發(fā)展脈絡仍按朝代分期。
(4)有關中國文化分科的知識。本課程采用四分法:生產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觀念與精神文化、語言文字文化。
八、簡述我國歷史上復雜的人口分布。
(1)歷史上,青藏高原地區(qū)曾居住過吐藩和羌人??拷嗪5貐^(qū)羌族人居住較多,一部分居住在黃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吐藩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區(qū)。
(2)西南地區(qū)崇山峻嶺,地勢復雜,是古代所謂“西南夷”雜居的地區(qū)。
(3)四川盆地,盆地的周圍是林立的高山,居民成分復雜。南面大體屬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區(qū)的古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區(qū)。
(4)黃土高原的北鄰,是蒙古高原,居住過蒙古人等。
(5)東北居住著許多以狩獵和耕種為生的民族。幾個在中國歷史上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人群,如契丹、金人、滿族等,都起源于這一地域。
(6)珠江水系和閩江水系是兩個較大的水系。這一帶是秦漢時“百越”民族居住地,后來還有溪、俚、僚等族,此外還有臺灣島、海南島及漫長的海疆領土。
九、簡述河套地區(qū)的要沖地位。
黃土高原的北鄰,是蒙古高原,這是一個草原、沙漠、戈壁交錯的地帶,歷來也是北方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地帶的要沖。特別是今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區(qū),從來都是中原人群與草原人群的必爭之地。
十、簡述關中地區(qū)的地理條件。
關中地區(qū)地處黃土高原,是黃河及涇、渭流過的地區(qū),沃野千里,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歷史上許多王朝都在這里建都,養(yǎng)育過輝煌的古代文化。這一地區(qū)是四塞之地,黃河在他的西北東三個方面環(huán)繞,南面是秦嶺山脈,西北有六盤山、賀蘭山、備有陰山山脈,東有呂梁山脈及潼關之固,真可謂表里山河!而且南接巴蜀漢中,東聯伊洛地區(qū),有豐富的經濟后方,又方便的交通,進可攻退可守,古代王朝都在此建都,的確是這里有得天獨后的地理條件。
十一、為什么歷史上山西居有“天下形勢”之說?
山西高原的兩側是太行山和呂梁山,中間夾著一條寬平的谷地,既汾河谷地谷地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難與渭河平原相接,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的發(fā)祥地、陜西高原的北部與蒙古高原相連接,這個地區(qū)是內遷的北方民族進入中原地區(qū)的要路;太行山脈中某些斷裂處,也可以直通華北地區(qū),所以歷來有山西居“天下形勢”之說
十二、數千年來的氣候變遷的四大時期。
1、約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屬于溫暖期。這個時期的時間下限正好是商朝末年。那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有野象等亞熱帶動植物。
2、從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1400年是寒暖交錯期。這個時期是西洲到明朝的初期。(1)其中西周前期為溫暖期,之后進入寒冷期。(2)春秋至西漢時期,又進入第二個溫暖時期。(3)東漢、三國至南北朝,是第二個寒冷時期。(4)從隋唐至北宋時期,又進入第三個溫暖期。(5)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第三個寒冷期(6)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國進入第四個溫暖期。
3、從公元前1400年到1900年為寒冷時期。也稱為“方志時期”(1)第一冷時期為50年,從明成化六年(1470年)到正德十五年(1520年)。(2)第二冷時期從明秦昌元年(1620年)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長達100年之久。(3)第三冷時期從清道光十六年(1837年)到光緒十六年(1890年),共50年。
4、第四個大的氣候使其從1900年開始,竺可楨稱之為“儀器觀測時期”。
十三、簡述中國古代的“九州”。
中國古代以北山川為標志,將天下分為冀、兗、青、蓄、揚、荊、豫、梁、雍九州。
1、古濟水、黃河之間為兗洲;
2、渤海,泰山之間為青洲;
3、黃海、泰山、淮河之間為徐州;
4、淮河以南、大海以西為揚州;
5、荊山以南、衡山以北為荊州;
6、荊山以北、黃河以南為豫州;
7、華山以南、怒江以東為漢中、四川盆地為梁州;
8、西河以西黑水以東為雍州;
9、西河以東、東河以西為冀州。
十四、形成區(qū)域文化的幾個因素:
1、自然環(huán)境。他決定著一個地區(qū)的人們生存質量和狀態(tài)。
2、地理條件的特殊或得天獨厚。
3、特定區(qū)域的人群有明確的區(qū)域意識,并于其它區(qū)域的人群形成競爭關系。
4、典范人物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十五、秦漢時期實施文化的“大統一”,將全國分為哪四個地域文化?
1、“山西”地區(qū)。沃野千里,這里的人民好稼穡,殖五谷,有“先王”之遺風。自從秦朝將都城定在此地,漢初又將東方民眾遷移至此,好“玩巧末業(yè)”的風氣也隨之形成。西部雖然戎狄間雜,但畜牧業(yè)很發(fā)達,又有巴蜀作為后方,所以關中人口不過全國十分之三,地不過當時天下的三分之一,但其財富,卻占全國十分之六。
2、山東地區(qū)。齊魯多魚鹽、桑麻之利,鄒、魯、泗上地區(qū)有周公遺風,好儒習禮。
3、龍門一碣石以北農牧交錯地帶。
4、江南地區(qū)。
十六、簡述孟子的以時觀念?
1、在保護自然方面,孟子提出不違天時觀念。
2、《孟子。梁惠王》篇談到如何實施王道政治時說過這樣的話“不違農時,谷不可勝用也;數罟不入污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食人山林木,林木可勝用也。
3、這些話誰染時強調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但還是包含著明顯的自然保護意識在內。
4、孟子所言的古代有相當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時期大規(guī)模的狩獵活動都安排在冬天進行,砍伐樹木也一般在同樣的時候,都含有以時的觀念在內。
十七、歷代各種起到環(huán)境保護功效的措施。
(1)山嶺資源歸王朝所有,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森林不受濫砍濫伐的傷害。
(2)漢代長安一帶皇家大規(guī)模的園囿,對保護西北環(huán)境有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匯總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匯總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十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十章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九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九章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八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八章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七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七章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六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六章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 -
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 -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 -
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爸袊F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